26
11 月
再见,搜狗
- By IanGoo
2024年11月19日,我正式做出了决定:在所有的Windows设备上卸载搜狗拼音。从2008年到2024年,这个国产第一拼音输入法乃至第一输入法陪伴了17年之后,被我彻底抛弃。
是的——抛弃。
从搜狗开始有广告开始,我对它的意见就已经变成了爱恨交织,而到了今天,我对它的厌恶终于压过了喜爱,终于,它被抛弃了。
拼音还是五笔,这还是个问题吗?
我接触电脑的时候还是Windows 3.x的时代。那时候,我的兴趣是鼠标。键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看着有点吓人,而且远没有指哪儿打哪儿的鼠标那般直观。
当我开始接触“打字”的时候,已经是Windows 95的时代了。从时间线上看,大概是在1999年的时候。
在那个年代,电脑还是个门槛非常高的设备,需要付出不小的精力来学习,其中就包括——背字根。这起源于早在1978年在青岛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如何将中文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的键盘只有数量有限的拉丁字母,国内主流的ANSI键盘就是26个。也就是在这一年,来自河南南阳科委的王永民开始翻字典。他的灵感来自于青岛会议上王选院士提出的“256中键盘”里的“拆字”思路。在历经了多年的开发后,他将字根数量压缩到了36个,但是为了兼容26键键盘,他又将所有方案拆开重来,最终实现了26字根的方案,这就是1983年面世的王码五笔方案。
时至今日,五笔仍然拥有自己的忠实的用户群,它的速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它的门槛也是可想而知的。需要背“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之类的字根。
当时,我才10岁……
但是时代也毕竟发展了,我那时候可以选择的已经不再是只有五笔了。我的第一个选择,是全拼——虽然那时候似乎已经有了智能ABC,但是显然,全拼还是更加易于理解一些。
以今天的观点看,全拼输入法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今天我们输入一些字词大可以用简拼,比如“天涯海角”这四个字,由于是很常用的成语,通常只需要输入 tyhj
这四个字母就可以了。
但是在全拼里面,需要这么输入:敲 tian
加空格,选字;然后敲 ya
,选字;敲 hai
,选字;敲 jiao
,选字。是的,它连最基础的词语输入都是没有的,只有单字、完整拼音输入。这种最简陋的输入法可想而知效率有多低下,但是Whatever,那时候我本身的打字速度也很慢,轮不到怪罪输入法的时候。不过当我发现传说中的“智能ABC”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切换过去了。原因很简单:智能ABC是真的能输入词语乃至词组的!光这一条就比全拼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但是智能ABC很显然也不是什么完全体,它的字词候选是完全固定的,早期版本也没有词语记忆功能,所以它并没有陪伴我太久。进入Windows 2000时代,我在操作系统里发现了“微软拼音输入法”。一用之后,惊为天人,这才是梦想中的拼音输入法!
当时的微软拼音2.0已经能够支持很多很现代的拼音输入法特性,比如长句输入、自定义词组、词语记忆、动态词频等等,体验已经非常出色了。在此期间,我还使用过智能狂拼,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输入法,同样是超长句输入主打,但是比微软拼音强力得多。不过这个输入法有个问题:我是在Windows XP时代使用这个输入法的,随着Windows Vista和7的来临,这玩意儿它不支持,而且由于公司倒闭也停更了。麻了。
于是又找到了另一个优秀的输入法:紫光拼音。
这就是我用过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输入法。
搜狗的来临
紫光拼音是一个相当划时代的产品,它几乎奠定了现代拼音输入法的基本形态:动态词频、词语、词组、短句级别的连续输入、支持简拼、支持动态组词、支持词库,这些几乎都被搜狗学了去。
2006年,搜狗拼音正式发布。我在2008年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之后,也迅速安装上了这个风头一时无两的中文拼音输入法。使用之后,确实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快!
拼音输入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速度比不过五笔,主要的原因就是拼音的重码率过高。比如 yi(1) 这个拼音,统计下来仅GB-2312里就有407个字。决定哪些字在前面、哪些字在后面是一件挺让人挠头的事情。而搜狗给出的解决方案相当简单粗暴:谁让你打“字”了?直接输入词语、词组乃至短句啊!
这就是搜狗当时最核心的竞争力:无比强大的词库系统。搜狗自带的词库几乎没有疑问,就是当时的拼音输入法里最大的。而且最要命的是,它还可以通过一种名为“细胞词库”的机制添加自定义词库,搜狗也搭建了自己的细胞词库社区,用户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细胞词库上传上去,供其他用户下载使用。同时搜狗也是最早启用网络联想的拼音输入法,很多新的流行词都可以通过联网来获取,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就流畅地打出“公鸡中的战斗机”、“苏格兰调情”这类词语,当然,在当时搜狐还在野心勃勃地发展自己的搜索引擎的背景下,搜狗自然也是接入的自家的搜索引擎。
这些特性都无比让人眼红,其中甚至还包括Google。2007年,Google也发布了自己的中文拼音输入法——谷歌拼音。我也同时是谷歌拼音的老用户,说实话,就体验而言,谷歌拼音相当优秀——体积小巧、运行速度快、没有任何流氓行为——除了它偷了搜狗的词库。
之后的故事就很熟悉了,Google放弃中国市场、谷歌拼音太监了,虽然腾讯、百度也跟随搜狐的步伐推出了自己的拼音输入法,但是先发优势已经形成,搜狗拼音已经稳坐国内拼音输入法的头把交椅。
堕落的开始
现在提起搜狗拼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它打字的感受如何,而是两个字——流氓。
我尝试检索过历史,但是已经无法确定搜狗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广告里加输入法的。但是我很确定的是,在我2011年滚去香港读研的时候,当我将崭新的ThinkPad W520拿到手的时候,我在上面安装的输入法就已经是“搜狗拼音输入法去广告绿色特别版”了。
在占领了大量用户的桌面终端之后,搜狗终于开始了流氓行径——广告。
这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任何软件的开发都是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智能ABC其实是一个收费的商业软件。在WebArchive收录的智能ABC的最后一个版本的网站上,还能看到一则广告:
喜迎国庆56周年,订阅费用3折,原价38元,现仅售10元。
对头,智能ABC其实一直活到了2010年代,但是最新版本的智能ABC是付费的商业软件,虽然价格不贵,但是可想而知,在那个国人普遍认为“软件就应该免费”的时代,愿意掏钱的人并不多。智能ABC就这么死掉了。
其实我之前用过的智能狂拼也是死在这上面,还有一个输入法,曾经在《故事会》之类的杂志上打广告,名字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叫“一码输入法”,也是转瞬即逝。
搜狗——从推出的时候,就是免费的。一个免费软件,为了盈利,加些广告,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搜狗的广告无疑太过于侵略性了。中央弹窗、右下角弹窗,每年双十一、618期间更是搜狗疯狂弹广告的重灾区。
也正是因为深受其害,我从2011年开始,一直使用的就是一个很老旧的版本,没有广告。但是,这个版本过于老旧了。随着操作系统从Windows 7升级到8.1,然后再到Windows 10,这个旧版本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它在UWP或者“Modern App”里无法输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短暂用过大约一年的手心输入法。这个输入法主打的是“免费清爽无广告”,很明显后三个字就是冲着当时的搜狗去的。但是手心输入法仍然有一些Bug,除了在Modern App里无法正常显示工具栏之外,它的设置同步、词库同步也都有些不稳定。而且长期不更新,这让人很担心它到底能运营多久。之后一则新闻打消了我的顾虑——手心输入法找到了投资方,坏消息——投资方是360。360有多恶臭,稍微上点段位的老玩家都很清楚,Opera在他们手里都变得极度垃圾。加上当时我手头已经用上了火绒,而火绒治这些弹窗流氓那是一把好手,于是我又用回了搜狗。
而且搜狗还大张旗鼓地宣布:将不再搞广告了。这则声明的有效期:一个版本。
就在这则声明发表后的第二个版本,广告卷土重来,而且升级进化到火绒都拦不住的境界——直接利用Windows的通知机制弹广告。不知道火绒有没有后续处理这事,但是我很麻溜地就卸载了官方版搜狗,换上了第三方修改版。
但是,搜狗的用户体验已经开始崩得不成样子了。
我以为搜狗的输入准确性下降是我平时码字风格过于多元所致,但是有“搜狗打字准确率暴跌”的感觉的人明显不止我一个,而是相当多。u模式我是没法用,Tab
输入辅码这个功能也在14.6之后突然出了问题用不了了,直到14.10,当他们往一个输入法里捆绑“磁盘清理程序”的时候,我彻底忍不了了。再加上还有当年明文上传用户输入内容的壮举,尽管我有渠道去获取没有广告的修改版搜狗输入法,但是我也决定:够了。
输入法,谁应该来做?
在卸载了搜狗之后,我现在使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微软拼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种回归。我的那台服役了十几年的ThinkPad W520也删掉了搜狗,装回了Office 2010自带的微软拼音2010。现在回想起来,这一代微软拼音似乎也在某种变革的关口。当它刚刚走出哈工大的时候,输入模式就是直接文内嵌入、不带拼音输入框只有文字候选框的这种模式,时至今日,Windows自带的输入法还是这个尿性。不过,在2010年的这个时间点,微软拼音悄悄加入了一个“简洁”模式,这个模式和当时的搜狗、QQ输入法、百度输入法等国内产品相当类似,似乎是在某种程度上让用户能够适应这种带有独立拼音框和候选框的输入模式,后来更是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英库输入法转正,成为了必应拼音输入法,完全就是国内主流输入法的复刻,但是调用了当年刚刚发布的Bing搜索引擎的网络数据。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输入法也没有得到长期的发展,仅仅一年多后,它就停止了更新。其实非常可惜,这个输入法——我也用过,而且感觉还相当不错,甚至在“中国特色”(可以随手打表情包、斗图)和不流氓之间取得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平衡。
之后,微软便在Windows 8当中启用了最新一代的微软拼音,而它的设计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Windows 11上。
纵观这些输入法,就会发现它们的开发者五花八门:
有一些是从学界出来的,比如最早的一批输入法,像是王码五笔(科协)、智能ABC(北大)、微软拼音(哈工大),这些早期输入法与其说是商业产品,不如说是在中文输入法还是个老大难问题甚至“卡脖子”问题的时代背景下的科研攻关成果。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也都因为自己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它们的作品也通过转让授权成为了诸如DEC、微软的产品组件。
第二类,就是接手了这些产品之后,操作系统商自己开发的输入法。今天微软拼音已经与Windows操作系统高度集成,很显然已经不再由哈工大提供维护,而是微软自己在开发。i18n已经成为了操作系统的必需,那么对应的输入法也就相当重要了。PC是如此,手机也是如此,至少苹果iOS上的自带输入法使用体验还是相当好的。
第三类,就是以搜狗为代表的商业公司。
可以说,这三类开发者对待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如何盈利”这个问题上是相当不同的。来自学术界的开发者本身并不指望靠这些软件来赚钱,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再加上当时的时代特性并不支持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所以这类输入法本身通常都相当朴素,不论是功能上还是盈利模式上。
当这些产品到了系统商的手中时,情况又不一样了。输入法作为中文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体验无疑相当重要。所以操作系统厂商通常会在基本输入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用户体验。很典型的就是微软拼音,微软接手后和哈工大合作开发了一段时间,其中的改进主要有专业词库、用户自组词等功能。随着微软完全消化这个输入法,再加上之前MSRA在英库、必应输入法上的探索,现在Windows自带的微软拼音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好用了。
而商业公司开发输入法,就又是另一种态度了,他们才是真正的最急功近利的一群开发者。作为第三方公司,他们必须尽可能让一切产品都具有盈利能力,同时,他们又不可能像第一方操作系统厂商那样天然地自带地盘,因此,这些第三方输入法的推广很明显都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原因很简单:输入法的市占率就是厂商的基本盘。
而搜狗恐怕是它们当中对“扩张”的欲望最强烈的一个。因为自打搜狗搜索铩羽而归之后,输入法已经基本上成为搜狗的唯一业务了。搜狗是一家独立的、需要自负盈亏的公司(北京搜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虽然它在创立时主要是作为搜狐的输入法和搜索引擎的“容器”,现在又被转手给了腾讯,但是它——终究是一家独立的公司。这就意味着搜狗输入法之于搜狗和百度输入法之于百度、QQ输入法之于腾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做一个输入法只是他们为了增加用户黏性随手为之的事情,所以虽然百度和腾讯也都是流氓习气非常浓重的大厂,但是他们出品的输入法却比搜狗要收敛一些。输入法是搜狗的生存支柱,自然需要拼命压榨它的每一滴价值。
但是——拼音输入法这类软件的价值还剩多少呢?
我敢说,大约在十年前我用的那个搜狗的版本,应该是6.1版,就已经是现代拼音输入法的完全体了。所有该有的功能它都已经具备并且完善了。所以我甚至敢发表这样的暴论:6.1版之后,其实搜狗只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维护词库;第二、跟随Windows的更新节奏保持兼容性。做到这两点,作为一个中文输入软件就已经足够功德无量了。事实上,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搜狗输入法已经几乎构成了现代拼音输入法的最优解,这个品类的软件已经触摸到了它的极限。
但是,资本的贪婪是很难容忍这样的“维持现状”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积逐渐突破1GB大关的中文输入法。这里真正用于中文输入的可能也就几十个M,其余的大量的都是类似“语音输入”、“手写输入”、“AI助手”、“表情包搜索”之类的功能。
这些更新就充满了没活硬整的意思。尤其是最近的一次更新甚至在一个输入法里塞了一个磁盘清理软件,这完全就是匪夷所思了。这种思路充满了国内很多软件与互联网服务商的蛋疼思路:啥都要。完全没有“恪守本分”的概念。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曾经输入极为高效的搜狗,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用了。
搜狗曾经有两个我很喜欢的功能:第一是在输入一个文字之后,按下 Tab
可以输入辅助码进行快速定位。比如输入二胡卵子的名字当中的那个生僻字“砳”,可以输入 le
之后按 Tab
后输入 shi
,就可以快速将这个字找出来;第二是 U 模式,如果连读音都不知道,可以直接输入 ushishi
。这两个很好用的功能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法用了。普通的拼字组词也正确率大幅降低,这让我用起来极为难受。
所以,我放弃了。
我也不再有兴趣去尝试第三方输入法了。搜狗虽然已经变成了这副鬼样子,但是至少在功能表现上,它仍然是最强的第一梯队。其他的第三方输入法,我用过的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 Bug。包括我认为表现非常良好的手心输入法,也是有 Bug 的。而且它们也完全无法被我信任。包括手心输入法,最新版本的手心输入法甚至有一个“弹窗拦截”的功能,联想到收购手心输入法的是 360,这一切也都顺理成章了。
所以我以后大概会一直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输入法了。包括搜狗的众多第三方以及微软自己的努力之下,现在的拼音输入法使用体验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也惠及了以微软拼音为代表的系统自带的拼音输入法。也许他们不是效率最高的,但是从目前的整个软件生态来看,系统自带的拼音输入法是能够在体验与行为干净这两方面保持最好平衡的解决方案。
不管怎么说,我得感谢搜狗拼音输入法,在这10多年来的陪伴,毕竟在他的陪伴期间我的中文打字速度已经从每分钟不到20个字进步到了现在每分钟可以超过100个字。但是对于这个输入法本身,我想它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搜狗彻底倒闭之后由社区接手吧,就像当年的拼音加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