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7 月
从TG到TGT
- By IanGoo
我一直是Top Gear的老粉,直到S22。
然后我换到了The Grand Tour,直到现在。
我喜欢看“汽车节目”吗?
在汽车垂直网站普及之前,电视上偶尔出现的汽车节目算是我了解汽车的极少数途径之一。
但是其实现在想想,那些“汽车节目”都挺蠢蛋的。无非是一个美女开着车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上跑然后偶尔停下来介绍介绍汽车的参数之类,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
直到现在,还是有大把的“汽车节目”走的是这个套路。但是看节目的不再是家里没车的小屁孩,而是职业汽车设计师、平时依靠汽车资讯讨生活的主。
车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信息沟通的缺环。而这样的缺环在中国普遍存在。
我们距离中国城市居民普遍进入汽车时代不过才十余年光景。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汽车还是个新鲜玩意,而且,以一般城镇居民的收入来看,一辆车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可以说仅次于住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者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心态——购车极为审慎,同时不想多花“冤枉钱”,但是自己对汽车又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系统的认知,怎么办?
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看车评啊。
从“车评”的角度来说,一个合格的车评——或者说“汽车节目”,需要将汽车的特性以尽可能中立的态度表达出来——但是还得说人话,如果真的完全是“Show the Facts”的话,汽车之家的参数表更准确。
但是,与此同时,车评又不可能做到100%的客观中立。尤其是驾驶特性,这东西还很难用语言去描述。Focus ST和Golf GTI都是Hot hatch,但是这两台车的驾驶特性有很大的区别。评价这部分的时候,任何车评人都不可能做到抛弃自己的一切喜好,完全的客观中立——主机厂倒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主机厂有主观评价的Benchmark,但是输出的报告肯定不是人话写的——当然更不可能流到主机厂之外。
那么问题来了,Top Gear,和今天的The Grand Tour,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汽车节目呢?
一个不及格的汽车节目
从一个“汽车节目”的标准来看,其实Top Gear是不及格的。
先别打我——这是真的。一个“及格”的汽车节目应当具备哪些特点?
立足大众需求、客观、公正、全面。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汽车节目我都几乎没见过,但是至少都要披上客观公正全面的外衣。
但是Top Gear连这样的脸面都是不要的。

不论是Top Gear,还是The Grand Tour,其中都看不到什么诸如VW Tiguan、Renault Kadjar这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家用车型的,反倒是各路Ferrari、Porsche、Lamborghini出镜率高得吓人,甚至Bugatti Veyron都在里面出现了好几次,而销量远远高过Veyron的欧洲典型家用轿车Jetta都没有正式出现过(只在Jeremy Clarkson的DVD里出现过一次,还是一脸嫌恶一闪而过的那种)。
——这是第一个问题,严重脱离实际。
再说评价,大猩猩不喜欢Porsche,哪怕是面对918这样的旗舰、各种911这样这个星球上销量最好、口碑最佳、实力最为均衡的豪华跑车,他都能喷出花来。
——第二个问题,毫无客观可言。
最后,他们对一辆车的评价,更多地是立足于驾驶感受和“灵魂交流”这样的层次上的,对于一些普通消费者关注的东西——比如内饰质感、比如价格、比如工艺水准,一点都不涉及或者涉及极少。
——第三个问题,太过片面。
所以Top Gear,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及格的汽车节目。
呵呵……谁会真的把Top Gear当成汽车节目来看呢?
曾经是,现在已经不是汽车节目了
Top Gear的历史很久,早在1977年就已经出现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Top Gear都是一个“合格”的汽车节目,主持人会在里面一本正经的介绍一辆车的参数、性能,偶尔激情一下,转播个拉力赛之类的东西。
直到大猩猩的到来。

之后的Top Gear,水准就开始走下坡路,Facts越来越少,Joke越来越多。但是奇怪的是,节目的收视率却开始直线飙升。
后来大猩猩离开了TG,TG又回归了老路,收视率下降,直到最后停播,主力人马转去BBC5创立了Fifth Gear。
可以说,Jeremy这一时期的TG为后来重新开播的TG奠定了基调——
这特么根本就是个披着汽车节目外衣的群口相声!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三个老炮的原因。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汽车爱好者,我对汽车究竟是怎么回事、某辆汽车的口碑如何、特性怎样了解得已经够多了,日常工作就是这个,我可不想好容易回到家,还要看个主持人一本正经地板起脸介绍汽车,累不累?
再看TG的“评价”,相当有意思——
涡轮增压就是给弱鸡预备的。
如果谁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勤俭持家为人上进待人和善而且穿的人模狗样那他一定开奥迪。
汽车的拉风程度与男性车主的丁丁尺寸成反比。
Jeremy Clarkson
这些“车评”——打住,这特么是车评吗,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但不全是胡说八道
如果Top Gear真的胡说八道,次次都夸Corolla操控天下第一,那也很没意思。
作为老资格的汽车媒体人,三贱客很明显,对汽车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Jeremy和James在2002年Top Gear重新开播的时候,已经干了20多年汽车媒体,Richard更是持有赛车执照,再加上出生于英国这样一个老牌的汽车国家,他们对汽车的认知,比普通消费者要厉害得多,甚至比现在国内绝大多数车评人都要厉害得多。
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功力。在S19E04,Jeremy评测了Vauxhall Astra VXR、Focus ST和Megane RS 265三款钢炮,他对Focus ST的评价是:
我能感觉到电子差速锁在很努力地保持走线尽可能干净利落,但是我也能感觉到他们……力不从心
以及对Focus ST弯中表现地总结:
先转向不足然后转向过度,各种傲娇属性大杂烩
仅这两段,我就对Jeremy的汽车功底绝对认同。我作为一个Focus ST的车主,100%认同这辆车弯道里面走线乱七八糟这个事实。Jeremy能非常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没有开过很多车的话,是不会意识到的。
从很多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老头们对汽车——尤其是优秀、有个性的英国汽车的热爱。

S15E06,他们开着经常半路掉链子的英国小跑车,来到了TVR的工厂旧址。这里是英国跑车之梦的起源地之一。如今,随着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
但是当灯管亮起,在破败的厂房里,那些锃亮如新的梦幻跑车出现在面前的时候,Top Gear一直以来的戏谑氛围突然不见了,这里只有三个标准的Petrolheads对汽车深沉的爱。
当然,英国汽车工业并不算完蛋,在英国本土的汽车制造业依然非常发达——当然,很多工厂已经是本田的了,然而,英国依然是全球赛车资源第一大国,坐拥最多的F1冠军车手、最多的F1冠军车队、拥有Touring Car的祖宗BTCC,因此,在S20的最后一集,他们向世界展示了英国汽车工业的实力。

是的,Top Gear很娱乐。但它又不完全是娱乐。汽车被包裹在飞溅的口水里面,却又是一个无比坚硬的内核。
Top Gear不是汽车节目,它又是一个汽车节目。他是一个娱乐节目,它又不是一个娱乐节目。
S22之后
在S22正在播出的期间,传来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Jeremy Clarkson因为“拳击制片人”,而被BBC开除。
于是,正在播出的S22,一下子停更了好几周。等到S22最后一集播出的时候,机库里不再有围观的人群,当然也不再有Jeremy,James说的第一句话颇为辛酸:
Hello and welcome to what’s left of Top Gear.
这是残缺的Top Gear。
作为局外人,我们无从得知Jeremy与制片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一些传闻,是由于酒店的主厨下班了,导致拍摄后的晚餐只有冷的肉片和汤,而非他想要吃的牛排。于是制片人被揍了。
其实联想一下Jeremy的个性,就会觉得……嗯……这还真是他能干的出来的事情。这货从来都和“英国绅士”没有任何联系,甚至处处反着来(Anyway,这仨都是这副德行)。他的情绪化让他对汽车常有非常精妙的点评,但是也在这时候让他丢掉了BBC的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三个老头虽然年纪都已经很大了,但是在拍摄外场的时候,都是相当拼命的,从这一点来看,比现在国内很多职业演员都更敬业。熟悉Top Gear的也都记得,在S13E01,Jeremy Clarkson当蒸汽火车的铲煤工,而在玻利维亚,更是将半条轮胎都架到了悬崖之外,这样的搏命演出之后,没有办法吃到热饭倒也确实令人沮丧。
不管个中缘由是什么,Jeremy Clarkson离开了BBC。

几乎就是同时,Richard Hammond和James May做出了极为鲜明的表态:绝不独行。

于是,当Jeremy Clarkson开着Ford Mustang Rocket出现在州际公路上不久,另外两辆Mustang也跟了上来,一辆Roush,一辆Shelby GT350R。
这三个老头早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看过Richard Hammond主持的Engineering Connections和Crash Course,也看过James May主持的People’s Car,也看过Jeremy Clarkson的DVD Duel。老实说,总觉得缺点什么。在这三个人都出现在屏幕上时的那种化学反应,才是最令人惊叹的。
一起离开BBC的还有Top Gear的大半原班人马,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下家,Amazon推出的网剧The Grand Tour。在这里,他们继续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那么BBC的Top Gear呢?
为了延续这一老牌汽车节目,BBC花了巨额资金请来了一群背景非常硬的主持人:

- Rory Reid,20年经验的汽车记者
- Sabine Schmitz,职业车手,号称纽北女王
- Matt LeBlanc,演员、资深汽车爱好者
- Chris Evans,BBC主持人,资深汽车爱好者、收藏家
- Chris Harris,汽车记者、职业车手、著名YouTuber
- Eddie Jordan,这个来头更大,曾经的Jordan车队老板,也是Michael Schumacher的第一任老板
- 保留主持人:Stig
以汽车方面的背景来说,这帮人比原来的三贱客要厉害得多,三个职业车手(含Stig)、有影视明星、有知名Up主、有赛车职业玩家,而且相当国际范儿,有英国的,有德国的,有美国的。这样的主持阵容,怎么样呢?
事实上S23E01我就看了,总觉得……差点什么意思。
想了想……S23以后的Top Gear都……太像“汽车节目”了。而这几个主持人都是好主持人,但同时也是很“主流”的主持人。损人绝对不会太过火。
然而,三贱客从来都是过火的。他们可以丝毫不顾忌国际影响拿墨西哥开玩笑,结果闹出国际乌龙。然而,曾经的Top Gear的看点,就是这种过火。在他们的眼中,英国就是优等民族,而在新的主持团队当中,由于团队的国际化,这样的民族主义笑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了。
新的主持团队,是有底线的。而三贱客,大概是没有底线的,就算有,也在马里亚纳海沟那块。 他们的明星光环太耀眼了,也正因为他们的明星光环,他们在侃车的时候,总不自觉地端着一种架子,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而三贱客没有这种架子,是三个毫无下限的老头在那儿插科打诨。就算是侃车,也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是我们明知他们在胡说八道,却依然看得乐此不疲。
这大概就是Top Gear精神之所在。在The Grand Tour上,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样的精神被保留了下来——无下限、民族主义优越感、毫无逻辑的关联、无厘头。
比如,邀请明星前来做客,但是在TGT第一季,所有明星都无一例外“惨死”现场。

这么做有什么“特殊含义”吗?或许可以表达制作组与“传统媒体分道扬镳”的决绝?
别想了……原本就没啥特殊意义,他们只是想涮人玩而已。那些明星也乐得拿点钱都不用露脸也不用花太长时间演个戏(虽然不太吉利)然后起身从尸体的状态拍屁股走人。
也就三贱客和他们背后的至贱的制作团队能干的出这么无厘头的事情。
然而无厘头,正是我们想看的。我并不想看正襟危坐的汽车节目,去“了解汽车”。我只想放松。
现在这仨老头已经日渐老迈,他们还能在屏幕上蹦跶多久呢?
就在不久前,TGT S03的最后一集,Jeremy表示:这一切都将结束了。
那一瞬间,帐篷里非常安静。
不过幸亏这是涮人玩,TGT仍然将继续,只是换了个形式,不再有帐篷了。他们依然在东南亚拍摄第四季,而第四季将以特辑的形式继续播出。
而三人组成立的DriveTribe也吸引了很多的粉丝,虽然这仨老头一直对互联网时代的东西表现出一股不屑的态度,但是事实上还是拥抱互联网的。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离开了我们的视野,那我的汽车职业生涯,似乎也会少很多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