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6

7 月

设计师的笔袋

  • By IanGoo

这年头,笔在多数办公室当中的存在感是越来越稀薄。办公的无纸化——背后推手自然是电脑、手机和打印机——让纸笔越来越远离一般的办公室人员。

不过,设计师显然应该是个例外。纸和笔在设计师的工作当中依然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我们有了Wacom,有了Photoshop,有了Speedform,但是笔在纸上行走的感觉依然非常美味。

于是,我在今天仍然有一包笔。日用兼收藏的那种。拿出来点一点。

圆珠笔篇:设计师的好朋友

若论设计师最喜欢什么笔,答案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彩铅。

彩铅以丰富的浓淡、粗细变化,成为设计师涂草图的首选。但是,彩铅……永远都是药渣的命。哪个设计师桌上没有一堆短得握不住的铅笔头。

彩铅还有另一个很要命的问题——缺了铅笔刀就活不了。磨秃了之后,就需要把彩铅给削尖。一般来说,设计师有电动铅笔刀帮忙,不似学生那样苦逼。然而,沉重的电动铅笔刀很难随身带着走。

所以,注定了彩铅更多的是设计师在自己的案头工作的时候会用的东西。一旦要去别的地方,揣一支圆珠笔更合适。

在所有的笔当中,圆珠笔的特点是可以极为便宜,同时,在表现力上,圆珠笔是唯一一种可以表现出浓淡变化的滚珠笔。

所以我比较喜欢圆珠笔,我的笔袋里有两支圆珠笔,但是却没有国内最常用的中性笔。这两支笔分别是日本产的蜻蜓Zoom 505,以及德国产的Kaweco AL Sport。

蜻蜓Zoom 505

圆珠笔,在我的日常当中主要是两个作用:画Sketch,以及书写。前者占主要。其他的一些要求还包括:

  • 质感出众
  • 配重均衡
  • 笔夹不打手
  • 笔芯通用性强,最好是G2标准规格

于是理所应当地,带帽的圆珠笔就成了首选。但是紧接着问题就又来了——笔帽式圆珠笔当中使用G2笔芯的,极少。

G2,是一种非常标准的圆珠笔芯规格,看一眼就很熟悉,长这样:

多数时候,G2笔芯用于按键式设计的圆珠笔。至于笔芯里面的货,有圆珠笔油墨,有中性笔,有中油笔,适用面极广。

一番搜索之后,还是找到了合适的——蜻蜓Zoom 505。

蜻蜓(Tombow)这个牌子,比较小众。日本的几大文具厂商都挺有特点,百乐是无可置疑的文具帝国,钢笔滚珠笔铅笔都有涉猎,白金土的贼土,颜值高的能让人流口水,写乐专注钢笔,派通一直致力于自动铅笔科技树,三菱除了钢笔别的啥都做。

有两个厂商比较神经,一个是Ohto,一个就是蜻蜓。蜻蜓首创了一种奇葩的出铅方式——摇,而且笔顶特地配置了一根长达5cm左右的橡皮擦。Ohto的深井冰设计更多,可惜我没有买。

不过,Zoom 505却很正经。Zoom在蜻蜓的产品线当中,是一个重视设计的Line。505正是Zoom系列的始祖,源自1980年代。

Zoom 505从各方面看都是一支很没有特点的笔,插拔笔帽的设计,笔握为橡胶,握感还算不错。

笔杆是金属制造,漆水感觉非常不错。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但是我在购买的时候只有香槟金色可选,于是我买了个这个当时并不算很喜欢的颜色。

不过和土豪金的水果手机一样,真香……

这支笔比较重,准确说是很重。不过对于sketching来说,这个分量是可以的。写字是受不了的。

然后某次看了一下京东,竟然发现下面这支笔打对折!下手下手!

Kaweco AL Sport

高贵的Kaweco……

提起Kaweco,熟悉文具的都会想起Kaweco标志性的八角形截面设计,以及口袋笔的天生Buff,还有……非常不科学的定价。

我这只Kaweco AL Sport签字笔,平时里京东的标价是600多(具体600多少忘了),结果,某天京东突然打对折,300出头。果断下手。下手回来之后是一支签字笔,不过是G2中性笔芯,随手就拆掉换了一根G2圆珠笔芯。

虽然还是比Zoom 505贵了不少,但是它有很多Kaweco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就是小。

Kaweco一直以口袋笔著称,事实上也是,AL Sport拿到手之后,不插笔帽盈盈一握(我一直没有插笔帽的习惯),然后带来了第二个好处。

完美平衡!

由于AL Sport非常短,整根笔都在手掌心里完全掌控,那种均衡感比Zoom 505强太多。除了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材料。AL Sport之所以叫AL Sport,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铝制,而从分量上看,Zoom 505的材质极有可能是铜。

然后,整体铝合金原色笔杆,不用担心Zoom 505橡胶膨胀老化的问题。

第一,不众所周知我很喜欢老文具,尤其是老自动铅笔。多少老自动铅笔的塑料或者橡胶零部件已经废的差不多了,比如自动铅笔笔尖里的橡胶垫圈。

第二,我其实颇有些硫酸手。ABS键帽在我手上1个月保证惨不忍睹,鼠标一样,我还是属于平时没事洗洗手降降温收一收手汗的那种强迫症类型,所以Zoom 505可能会因为橡胶笔握老化而出问题的时候,这支AL Sport能够继续坚持。

最后,笔帽是螺纹口的。我总觉得螺纹口笔帽比直接插拔的笔帽更……优(zhuang)雅(B)一些,而且也确实可以让笔帽紧固更加牢靠。

但是AL Sport也不是没有问题。

第一就是加工精度。

德国工艺!德国原装进口!

德,德你妹啊der……

任何G2笔芯的圆珠笔都会遇到一个问题——虽然G2笔芯理论上是标准化的,但是实际上各家生产的G2笔芯总会在尺寸上有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区别,比如——笔尖的口径。而众所周知,笔尖的口径和笔杆上笔嘴的口径需要精密配合,但是往往这很难做到。我用过很多G2芯的笔,比如rOtring Rapid Pro、TWSBI Precise和一支非常古老的Colibri,但是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匹配问题(TWSBI相对好一些,但是Precise真的是一支过于传统的制图类型的滚珠笔,重量和笔夹都让人心烦)。Zoom 505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还是原装笔芯的情况下,在某个书写角度上,会传出令人心烦的笔尖笔嘴互相撞击的“哒哒”声。

不过,Zoom 505其实还好。。AL Sport那才是真的,可以看到肉眼可见的新月状的空隙。我本以为是不是我把TWSBI的笔芯往里装和AL Sport不匹配,还特地换回Kaweco原装的中性笔芯看了一下,一个鸟样。和Zoom 505互换笔芯,一个鸟样。

基本可以肯定AL Sport的笔嘴,大了……

德国制造啊,你倒是德国制造一下啊?

其实还好,就这一处谜之精度,其他地方的机械加工还是很舒服的。

但是这特么也能卖到600+?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京东自营店的价格降到了508,可是508也是偏贵的啊!

这个真的只能说Kaweco的谜之溢价能力。Kaweco完全没有钢笔五大家那样厚重的历史背景以及一连串让人膝盖稀碎的神级产品,它就一个——一战期间德军标配,以及奥运会授权。(要不为什么叫AL Sport?)

再看Kaweco连笔夹都不配而拿出来单买的自信,我真的只能趁他半价打折的时候入手,真·穷B一枚。

虽然这两支都有些毛病,不过倒也确实是市场上能买到的最接近我理想的产品了。就继续用吧。

钢笔篇:文字的力量

其实我小时候,除了自动铅笔,就是钢笔。滚珠笔很少用。总觉得滚珠笔没感觉。现在看来我的感觉是对的。

小时候没用过什么好钢笔,当时有一堆来路不明的“学生文具套装”出现,一盒三支笔,一支0.9mm的紫色自动铅笔,一支白杆黑笔握的圆珠笔,一支墨绿色的钢笔。手头积攒了很多,每次都是开一盒,自动铅笔和钢笔归我,圆珠笔就给老豆拿走了。现在回想起来,那玩意儿的质量真的是次得一匹。圆珠笔的笔尖从来没有正的时候,打开一看笔芯呈现出一种非常妖娆的曲线,至于笔尖和笔嘴的配合——那TM得到100+级别的滚珠笔才好意思讨论这种高精尖问题好伐。铅笔是半年内护套必定松动然后缩回笔尖里面——但是我打赌它绝对不是那种高端的可伸缩护套设计。钢笔必定半年内下水从EF尖变成B尖,仔细一看笔尖已经开叉,铱粒已经磨平。

且慢我说了个啥?“铱粒”?我都怀疑那玩意儿压根就是个不锈钢球……

就这么被折磨了很长时间,后来所幸被三星720、派通BK-205之类的好自动铅笔给拯救了,于是用自动铅笔一直用到现在,不离不弃。

钢笔重新回归,那还是大学的时候买了一支英雄的美工笔用来画速写,现在我还保留这一张看起来不错的速写图。

那时,我才感觉到钢笔竟然也可以感觉不错。后来,一美女送了我一支LAMY Safari(再后来被我媳妇要回去了OTL),感觉非常不错,也用了挺长时间。自那之后,钢笔的爱好算是回归了。

虽然我的字很次,但是就是喜欢这样的写字利器,比滚珠笔有感觉太多了。

现在,我的钢笔有四支常备,两支高配(日本进口14K金尖,大明尖),两支低配(国产钢尖,暗尖),高低配又各有一支是上黑色墨水的普通钢笔和一支笔杆上墨的透明示范钢笔。

虽然并没有21K之类的高档货,不过14K的写感已经足够让我满意。再往上我的右手也发挥不出什么东西来,也很难分辨出什么东西来。就和我买耳机1000封顶是一个道理——再高了也没卵用。

然后就是——如你所见,我已经在彩墨的坑里蹲着了。ε=(´ο`*)))唉……

高配普通:白金#3776世纪

这是我的第一支钢笔。

原因:媳妇把她当年送我的那支Safari给要回去了……

结了婚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吗??

于是我该自己考虑买一支了。当然,作为入门级文具控我肯定是知道Safari那是一只“街笔”但是性价比奇低,想了想我的需求,发现很好选嘛……

  • 日本三大钢笔厂出品
  • F尖
  • 14K金尖入门级

好了,产品一下子就出来了:

  • Sailor 1031
  • Pilot Custom 74
  • Platinum #3776 Century

OK。那么具体选哪个呢?

陷入沉思……沉思……沉思……………………沉思了整整两个月……

那时候的钢笔价格非常诡异,1031大致是在600-700的价位,高贵的写乐,惹不起,惹不起……74的价位也高达500+,鬼知道怎么回事,最离谱的是#3776 Century,那时候似乎是谋求官方入华,结果淘宝各大笔店几乎异口同声将#3776 Century涨到了750。当然,现在的价格是下来了。

搞毛啊?人家官方名字叫PNB-10000,名字里都带定价(1万日元)的,哪有你们这么坑的?

然而一番搜索,我竟然还是找到了一家店,定价475。

幸福啊!果断下手!

本着低调的原则,我没有买3776 Century最火的教堂蓝,而是买了个土了吧唧的——黑色。

日用嘛,那么高调干嘛。

结果,确实,这支笔拿到哪儿就被围观到哪儿……稍懂些文具的都看得出来这支笔不那么普通,哪怕是说不出型号,也能看出它身上有一丝龙146的影子。这类鱼雷笔总会让人想起Meisterstuck。难怪金豪出了个“大班”而且很便宜。

“3776”这个数字,简直是白金的金字招牌,这也导致了“白金3776”压根就没办法精确指代某个具体笔款。从最基础的钢尖,到入门14K世纪,到莳绘款,到富士五湖,到Nice世纪限量,到各种木杆、银棍、赛璐珞,甚至刚出的白金世纪纪年The Prime,都用了3776 Century的笔尖造型。

至于这个数字,嘛,富士山的高度。和龙的4810(勃朗峰高度)异曲同工。

3776 Century的特点:入门金尖却有着夸张的笔尖尺寸。Pilot入门金尖(5号尖)明显比3776世纪小,得10号尖才能差不多大。

这也导致了3776非常独特的手感。这真的是爱的爱死恨的恨死。我是属于喜欢的那一拨。另外,3776 Century的控墨非常独特,在我用过的所有的钢笔当中,属于变态稳、稳如死狗、稳如Poi的那种级别。一般的钢笔,一个笔画总会开始的时候墨水比较薄,抬起笔之后墨水会产生堆积,从而一笔画浓淡会有变化——从国笔如永生618、698、一代传奇传奇英雄616,到进口的LAMY Safari、百乐Heritage 92,皆是如此。我遇到过的仅有的没有这种堆积的,除了3776,就是金豪911和另外一只回赠送我LAMY的美女的不明品牌的打磨非常光滑的口袋钢笔,但是这两支钢笔都属于超级大水枪,流量相当于Safari×2的那种级别。但是3776上那是不存在的,一水平,而且还并不水枪,这就非常厉害了。这是我用彩墨得出的结论,应该比较可靠。

至于3776的各种换壳、限量(富士五湖、NICE、小羊皮),呃……白金的钢笔壳永远都是那么丰富多彩,但是3776的笔尖素质永远都那么强悍,所以一支基础版世纪,足矣。

高配示范:百乐Custom Heritage 92

因为永生618的原因,我被拐入了彩墨坑。

就在因为卖家发错了永生618而堕入彩墨大坑之后,我发觉高配金笔没有活塞笔杆上墨示范款有些缺憾,于是开始构思用哪支笔补上。对头就是这么强迫症

要求:大明尖、笔杆上墨、全透明。

我能接受的价位里,主要是TWSBI Diamond 580。

但是……钢尖……你确定?

虽然Diamond 580在网上普遍好评,但是我也是比较清楚,毕竟我是入了14K金尖的坑了。最后的结果——Pilot Custom Heritage 92。

在国内的日笔当中,Custom Heritage 92算是比较冷门的一支。相较于Custom 74来说,92的性价比不能算高。主要提升点在颜值,笔尖总成和74其实是一样的核心(5号尖)。92在74的基础上,所有的金属件(包括笔尖)都多了一道镀铑工艺。这也对,为什么我买了辣么多支永生618,全数都是银色配饰?因为银色和透明最搭。金色放在这里很违和(从百乐78G+示范款就能看出来)。虽然看着没有金色那么壕,但是铑……也很贵好嘛,是黄金的双倍价格,而且更关键的是化学性质比黄金还稳定,在黄金杀手王水当中也只是“稍稍溶解”。

百乐92另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单层活塞。

不论是永生618,还是三文堂Diamond 580,乃至活塞鼻祖Pelikan,都是双层活塞。这就不知道是不是百乐对自家的活塞技术非常自信了。

(可能会漏墨吗?)我不是局座,应该不会这么毒奶吧。

低配普通:目前是金豪911鬼知道下一个是什么

这是……第二支钢笔。

重拾钢笔之后,我也偶尔用钢笔画画草图。但是,我画草图用的是Maruman Sketchpad,那个纸质是比较糙的。比普通打印纸糙一点但是没有达到Maruman Soho的那种程度。拿着#3776一笔下去只听“滋啦”一声。

心尖滴血……

设计师画草图运笔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这简直就是拿小砂纸在故意磨笔尖。

于是我买了一支暗尖钢笔,很便宜的那种,金豪911,画图再也不心疼了。

而且我发现暗尖钢笔其实很好用,比大明尖好用得多,只是选择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911的问题相当多。

第一是吐墨,若不是好几次我发现及时,笔尖的墨水就会呕在纸上了。

第二是另一个极端:容易干。当然这也有可能和我使用的白金墨水有关,不过不管怎么说,一暗尖钢笔容易干笔头,这实在是忍不了。明显这玩意儿的笔帽里没有滑封。78G+里其实同样没有滑封,但是气密性比911好很多,虽然是大明尖但是并不容易干。

失望啊失望……

低配示范:永生618钢尖

好吧,这简直就是文具购买血泪史。永生618,大家都在一个劲夸它凭空大有提升,但是……还是不行啊。

事实上,呆在我笔袋里的这支永生618,已经是第4支了。这样的问题概率,其实挺接近非酋检测器英雄616的。

我买的第一支,是永生618金尖。原本按照计划,我是想要一支比较高配的金尖暗尖钢笔,日用型的,于是买的是黑色。结果发过来一看,竟然是全透明……

我当时还上了一管黑色墨水自嘲说管你什么神仙小姐姐只要撸起串来都是一样的造型。

后来还是想到,这种全透明的钢笔还是上一些比较通透的墨水会比较好看(地球人全特么是看脸的.jpg)。于是,又拉了一个清单:

  • pH中性——能够明确查到pH为中性的,比如鲶鱼。
  • 比较通透

因为第一条,四季彩、色彩雫之类的就被毙掉了。因为查不出它们的pH。从不建议混合使用看,很有可能并非中性墨水。

那就只有白金Mixfree、J.Herbin和Diamine了。最终选定了Diamine,买了个非常少(niang)女(pao)的颜色——Peach Haze,桃霾。

但是不管是上水还是书写效果都很完美!

哦,所谓的“书写效果完美”指的是墨水,写出来神似芬达。但是,实际上这支钢笔并不能让我满意。

虽然是12K金尖,但是效果却很惨。经常性下水不流畅。而且奇粗无比,一提笔就是一滩墨水。

看到钢尖比较好用,于是又收了一支钢尖618,写起来感觉不错,结果,眼看着墨水爬到了笔握密封圈上面。这货特么漏墨!

返回去修。修回来之后不漏墨了,但是笔尖不知何故下水不对。第三支618是笔尖极度糙,角度稍微不对就写不出墨水来。

这时候我看到了打磨笔尖的618,花几乎两倍价格买了一支。嗯,笔尖确实很好用。

但是只要笔握里干了,笔尖就写不出水来了。

我特么买的是自来水笔还是蘸水笔?

算了懒得折腾了。

国产钢笔,买不得……

看看同样是活塞彩墨,Pilot 92的下水那叫一个顺畅。写起来心情愉悦,#3776控墨稳如死狗,哪怕只剩一点点墨水都很稳定地给你吐出来,这才叫钢笔!

以后儿子要用钢笔,一定给他买一支78G+。国产钢笔想都别想了。

PS:我已经买了两支78G+,一支黑色一支透明,但是我对这两支笔也并不是非常满意。明尖用起来没有暗尖那么方便,而且这两支笔写起来确实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真的……同样是树脂,这种百元内的日笔和中高端日笔(3776世纪、Heritage 92)的树脂搭手一摸就知道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质感比起永生618这样的国笔也差太多。最新的Update是磨尖永生618的便秘貌似被我用热水灌肠+活塞通便给治好了……

PS×2:618的便秘终究没有好,于是,78G+已经取代了金豪911和618的位置了。

PS×3:618的便秘又被治好了……薛定谔的出水。

自动铅笔篇:机械情怀

自动铅笔,应该是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笔了。

我从小学就开始用自动铅笔,一直坚持用到……现在。中途没有断过。

为什么喜欢用自动铅笔?原因很多。比如它是铅笔,很方便修改,而且使用成本不高,加上它只会磨损便宜的石墨笔芯而不会像钢笔那样磨损笔尖——事实上,从老文具的品相多多少少能看出来。很多老钢笔到手之后,书写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古老的自动铅笔,只要找到合适的铅笔芯,基本上都可以完美工作。

日本将钢笔叫做“万年笔”,其实真·万年笔,应该是自动铅笔才对。

不过真正的原因,现在想来,应该是对这种纯机械结构的情怀了。自动铅笔,是精密机加领域的典范,而且还不贵。一支好的自动铅笔,需要用黄铜零件夹住直径不到1mm的极为脆弱的石墨笔芯,力度不能太大导致笔芯折断,也不能太小导致笔芯打滑,从设计到加工,都非常有意思。更何况还有一堆很好玩的设计,比如摇动出铅、中折出铅,以及古老、复杂、优雅的旋转出铅。

我买铅笔的要求比较恶搞:

  • 金属内管。塑料内管用时间长了之后会弯
  • 笔夹不打手

0.5mm按压:派通Kerry P1035

Kerry很有意思。我们印象中的自动铅笔都是一根直杆子,但是派通Kerry是带笔帽的。

之所以选择带笔帽的这种奇奇怪怪的设计,乃是因为很多直杆自动铅笔都有一个毛病——笔夹。由于自动铅笔的笔芯完全是磨损自己来发光发热,因此,笔芯很快就会被磨成一个斜面,这使得书写体验下降,写两个字就需要转一下。转着转着,笔夹就转到了虎口的位置,打手。

不爽。

所以我选购自动铅笔的面一下子变得很窄很窄,即便是像我这样阅笔无数的,也只挑出来寥寥数个——基本上,就这四个。

Kerry是在蜻蜓Zoom 505之后买的,套路和蜻蜓一样——笔帽、可反插但是我从来不这么用。它和我手头的Zoom 505不同的是,Zoom 505是0.9mm,虽然这是我目前看来最喜欢的一个口径——非常粗,适合画图,不容易断,但是对于在比较窄小的地方写字那就无法胜任了。想了想还是备了两支0.5mm而不是更细的0.2、0.3mm,那种口径的铅笔芯不太好买……

0.5mm作为目前国内最普遍使用的口径,铅笔芯是不成问题的。

Kerry另一个我很喜欢的就是它是金属内管,非常瓷实。虽然笔身不像Zoom 505那样是巨厚的金属而是树脂,但是这种树脂的质感非常好——事实上同样是树脂,的确可以做出非常不一样的质感。同样是树脂,78G+和3776世纪、Heritage 92上用的树脂的质感完全不同。搭手就能感觉出来。

笔帽上的“Since 1971”也是霸气侧漏。。派通好玩的一点是它是一家专点自动铅笔科技树的公司,这样花样百出的自动铅笔出自派通之手,倒也不算奇怪。

0.9mm按压:还是蜻蜓Zoom 505

嗯……又是Zoom 505。区别就在笔尾处那个小小的按钮。

各方面看,和Kerry都很相似,都是插拔笔帽、可反插当做按钮的设计。但是,它的笔身是非常厚重扎实的金属,这也导致了Zoom 505的重量非常惊人——绝对不适合长时间书写,拿来画画图倒是很不错的。

0.5mm旋转:内田洋行Drawing Sharp

这就是非常好玩的一类自动铅笔了。这就是旋转出铅。

Kerry也好,Zoom 505也好,都是使用最广泛的棘爪机构,按一下,出一截铅芯。不出铅的时候,套筒锁紧棘爪,夹紧铅芯。这是一种极为精巧的机械结构。

但是论及精巧,在棘爪机构之前,还有一种古老的结构,更为精巧,甚至近乎于炫技,那就是说旋转机构。这样的铅笔今天已经很难觅得,小口径的更是难找。

我就正好搞到了一支。这就是内田洋行的Drawing Sharp。

当时我是准备买Kerry的,结果一看有Drawing Sharp,瞬间加单——当时我已经知道了旋转机构有多爽了。

从外观上看,Drawing Sharp很普通,但是,笔夹上方的那一段突起并不是按钮——虽然它配了笔夹(Kaweco出来挨打!),但是笔夹可以拆卸,拆下去之后,那就是说一段笔杆。出铅的诀窍,在于笔握和笔身之间的旋转。旋转多少,出来多少,正旋出铅,反旋可以缩回。

这是一种非常优雅的结构——出铅的长度完全自己可以控制,并且可以用尽每一根铅芯,但是其结构极其复杂,当然造价成本也就极高。并且,在使用上也有很多不便,比如,装铅芯就很费劲,棘爪机构只需要将一整盒铅芯往内管里一倒就完事了,但是旋转机构必须很小心地旋转到一定位置,插入一根铅芯,然后倒转,测试有没有锁紧,再回转到位。用起来不比钢笔简单。

所以Drawing Sharp停产了。
所以旋转出铅机构非常罕见。

所以……这就是情怀。

0.9mm旋转:犀飞利506

对,就是那个钢笔五大家的犀飞利。

这是我的第一支旋转铅笔,而且是我最看重的一支收藏品。

本来506没什么好“收藏”的。在犀飞利的产品线当中,506属于很日常的不锈钢杆产品——但是,问题就在于506旋转铅笔现在已经买不到新品了。我买的这一支很有可能是当时国内仅有的几支库存新品当中的一支。

这支铅笔之所以被我看重,除了它是0.9mm旋转,更因为它是旋转铅笔中的精品。尽管并非小银棍之类的贵金属制造,但是由于机械加工水平的进步,其工艺水准远远超出Eversharp这样更古老的老货(这支506大概生产时间是在70年代,那时候美国的机械加工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而且不锈钢平时用用也不心疼。这是一支可以日用的铅笔。

笔夹很短,这一设计非常科学,握笔旋转的时候笔夹不会打手,笔夹上有Sheaffer标志性的小白点。

但是和Zoom 505有些类似,甚至更严重——这东西,不适合大量书写。笔杆太细,而且防滑措施一点都没有,写起东西来是很累的。

最后

囤了不少笔。

虽然日常来说我用电脑来辅助工作生活非常6,但是纸和笔还是最直接的思想表达工具。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准备演示,不动笔梳理一下逻辑都会觉得有些虚。

所以,我还是准备把这些笔都留着,好好用,好好对待。


增补一个:美工刀

作为纸模爱好者,美工刀也是必备工具之一了。

我的笔袋里,还新添了一把美工刀——SDI 3006C。

这是一把有些怪异的美工刀,初次接触的话,都打不开。它的刀架是锌合金压铸,分量很重,分成上下两片,通过一套机构实现开合,只有在打开的时候,刀片可以很轻松地推出来,然后再合上刀架,刀片就会被紧紧夹住,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在推钮基础上再增加一层锁定机构;第二是刀尖绝对不会晃动——这绝对不违反广告法,是真的一点都不晃动。

这把刀作为SDI最贵的一把美工刀,其质感当然是超过第二贵而且我也买过而且也非常优秀的Ingenuity,但是手感上略输——毕竟推钮槽摆在那儿。不过,刀尖的稳定性是确实牛逼。另外,工艺似乎也有不稳定的现象。我手头这把刀的两片刀架之间密合不太好。

要说别的缺点——不附带折刀器。一般来说美工刀的刀尾可以拔下来用于掰刀片,但是这把刀的设计有些特殊,只能另备折刀器。当然对于我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来人,上莱泽曼。


再次Update:新的文具刀

今天更新一个很好玩的小美工刀——由ONE工作室设计的UK-9小美工刀。

它让我感到有些激动的原因非常简单(而且蛋疼)——我的那一盒3006C装不上的陶瓷刀片终于可以用了!!!

这把刀的特点非常有意思:

  • 握把非常舒适
  • 独特的锁定方式,靠刀头锁定,锁定后刀头稳定性接近笔刀
  • 钛合金制造

综合起来看,这把刀比较适合作为文具使用,正好我手头另一把3006C就用于工业用途了。


再次更新一下这把ONE UK-9钛合金小美工刀的看法:

这把小刀使用的是非常原始、简单、粗暴的刀片固定方法——在刀架内有一个叉,叉的末端是螺纹,头端是锥面,锥面和刀架的头端锥面相匹配,末端螺纹和锁紧螺丝相连,锁紧螺丝锁紧后,叉的头端夹紧刀片,或者缩窄到刀片出不来。

听着眼熟不?基本上所有的笔刀都是用这种方式固定刀片的,更有一些笔刀的结构和这个玩意儿基本上就是一模一样,比如战锤官方推出的那把Citadel Knife,锁紧旋钮也在刀尾:

这意味着一件事情——出刀收刀在这把小刀上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相当于笔刀换刀片的那种麻烦。

但是,笔刀可以不用这么麻烦因为有笔帽,这把小刀没有笔帽,每次都得这么麻烦一下。这是一个不小的缺点。

所以,我的用法是将它当成笔刀的替代品,毕竟它的刀架着实舒服。它比较适合那种打开后就放在那里,随时要用随时拿起来用而且一用用两小时到半天一天的状况。

其他的缺点还有一个,就是毕竟它是美工刀,用起来没有笔刀的角度舒服。别的,没啥了。


再次新增:Timaze TP2-G。

Timaze在成立之初是一个逼格甚高的品牌,旗下的TTi系列那价格都是贵得飞起一般情况都是四位数。虽然我随身有一支Nottingham但是吧……这种玩意儿有一支就够了,何况枪栓结构也没有Nottingham那种烧脑的全金属槽轮滚珠结构那么有技术含量和“润”的手感。

后来听说Timaze推出了一个平价系列TP,其中第一款产品是TP1,采用的是螺纹结构。我对此主要有两个顾虑,第一是螺纹的固定,往回缩笔芯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拧多了,就会直接将尾部的螺栓给拆下来。第二是缺乏防滚动设计。这支笔整个是原型的,往桌子上一放那一定是会乱滚的。

而这两个问题在TP2上并不存在。它是枪栓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枪栓可以防止滚动,整个笔非常轻便小巧,握感非常不错,至少我是非常喜欢的。

TP2有两个版本,作为屯了一堆G2笔芯的我当然选择了TP2-G型了。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