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 月
复活的情怀:在劫难逃
- By IanGoo
第一次石油危机不仅催生了20世纪汽车公司这样的世纪巨骗,也在事实上对美国的汽车工业产生了地震式的影响。受到这一波海啸攻击的其中就有肌肉车的一代宗师——Pontiac GTO。
石油危机冲垮了Pontiac GTO的30年之后,面目全非的GTO才重现人间。只是好景不长,Pontiac这个品牌也命不久矣。
从一纸禁令开始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而其中有一类车型堪称经典,那就是Muscle Car(肌肉车)。
肌肉车的特点很鲜明:全尺寸轿车的底盘加上一台扭矩逆天排气量足够供给博尔特跑完100米呼吸所需空气的V8发动机。从Oldsmobile 88开始,这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暴力车型就颇受美国人民的喜爱,足够宽敞的乘坐空间、凶残的扭矩带来的强大推背感以及相对欧洲进口跑车的低廉价格,很适合通天大道宽又阔的美国国情。
然而,GTO的诞生之路却并不平坦,这和一纸禁令有关。禁令的发布者是AMA——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汽车制造商协会。这个组织的存在时间很长,从1911年一直到1999年。禁令的内容则颇有些不可思议——禁止AMA成员制造商以厂商身份支持赛车运动。
在今天看来,赛车运动是宣传产品性能的最佳平台,AMA的这一禁令显得令人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放到1950-1960年代,AMA的想法就合理了。那是一段赛车运动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期。原因也很明显——1955年勒芒惨案与1957年NASCAR的重大事故。前者导致欧洲赛车运动停滞十年,而候着则导致北美赛车国民运动NASCAR人气一落千丈。
这两次事故中都有观众死亡,这还是封闭赛道,不是像Targa Florio那样的公路赛道。如果车手死于赛车运动是底线的话,观众死亡那就是底线下面的底线了。车手在赛道上直面危险那是勇气,而观众安安稳稳坐在观众席上却还要承担从天而降的风险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当然,AMA发布这项禁令的理由,赛车安全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理由就很好玩了,也很有代表性——这些制造商一个个花大把钱在赛场上玩内斗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名次,有这个钱好好造车服务大众(zhuan)造福人民(qian)不香吗?
嘛……当年我看F1的时候也曾经听到过类似的话。
禁令生效后,AMA的会员厂商——事实上就是美国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只能退出赛场:不投资任何车队、不为任何赛事赞助安全车、不以厂商车队身份参与任何赛车运动。当然,说这是“禁令”也不太准确,这更像是一个君子协定,和当年的日式280马力差不太多,并没有很严厉的执行措施。而AMA与美国排名前二的制造巨头——GM、Ford的关系又比较好玩。AMA的前身是ALAM,Henry Ford曾经想要加入ALAM,却被“有过经商失败的记录”而拒绝并羞辱。Henry Ford怒而起诉ALAM侵犯了Ford的GBS发动机专利并胜诉,这也导致了ALAM的解散,解散后改组为ABoT,随后ABoT又改组为AMA,Ford才最终加入。所以Ford和AMA一直不太对付,而作为Ford的劲敌,GM和AMA则是非常忠实的盟友。
所以十年之后第一个跳出来违规的刺头是Ford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作为好孩子的GM,禁令生效后不仅严格执行,还120%地严格执行,GM要求所有附属公司不仅不得掺和赛车,还不允许在市场营销当中出现任何与赛车沾边的内容。
Buick、Cadillac和GMC御三家表示淡定,反正他们的主要产品是豪华车、豪华车Plus和皮卡,但是Chevrolet却表示有一句MMP一定要讲,另一个厂商则直接晕倒——就是本文主角Pontiac。
Chevrolet的主要受众是年轻群体,旗下有很多以性能为卖点的车型,尤其是GM性能车的图腾——Corvette。Pontiac对性能的追求比Chevrolet更甚,在那个时代,Pontiac就是GM纯种高性能品牌。
既然不让吹赛道,那就只能吹街道了。Pontiac将美式街道高性能的配方发挥到了极致——超强发动机。于是,Pontiac瞄上了自家的Tempest车型。
第一代Tempest还属于入门级紧凑型车,第二代则换成了GM A平台,变成了一辆中型车。在那个时代的美国,这样的“中型车”的发动机直接是3.5L起跳,顶级动力总成则是一台5.3L V8。装备了5.3L V8的Tempest叫Tempest Le Mans。在第二代Tempest面试之前,Pontiac Le Mans是一个独立的车系,随着第二代Tempest的发布,Le Mans与Tempest进行了合并。Tempest Le Mans变成了Tempest的高性能版本。按照今天的标准,5.3L是一个很夸张的排量了。但是Pontiac不是想吹街道高性能吗?所以这还不够夸张。
于是他们将更大号的全尺寸轿车用6.4L V8拆了下来,塞进了Tempest的发动机舱。Pontiac将这台打了鸡血Plus的Tempest称为“Super Tempest”,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嘴边刚刚开始长毛就想着飙车的婴儿潮一代。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GM A平台并没有规划这么庞大的发动机。虽说魔改一下也不是不能装,但是这无疑会打乱GM的产品线规划。最后是Pontiac的总裁Elliot Estes亲自放行了这个项目。但是Pontiac的销售经理Frank Bridge还是唱衰这款车——“反正销量不会太好,生产个5000台差不多得了。”
仅1964年统计,Super Tempest套间的销量就达到了32450……
而此时,GM的宿命之敌Ford也瞄上了这个消费群体。Ford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裁Lee Iacocca正在酝酿一款划时代的车型——除了美式高性能以一贯制的大排量V8之外,还缩小了车身、拉低了售价。这款车也就是Mustang。Mustang上市并爆火之后,GM也迅速推出了应对之策——Chevrolet Camaro、Pontiac Firebird,AMC也端出了Javelin。肌肉车和Pony Car的大战正式爆发。
Super Tempest套间上身后的Pontiac Tempest显然也位于战团之中,那么总得给它一个威武霸气的名字吧?GM总裁John DeLorean——没错,就是那个回到未来的DeLorean——想到了大西洋对岸的一款车,Ferrari 250 GTO。此时刚刚推出才两年。这款车惊艳了全世界,其中“GTO”是Gran Turismo Omologato的缩写,即“GT参赛认证”,因为GT赛事要求参赛车辆拥有一定数量的街道版本,250 GTO就是为了让250参赛而生的。
很显然,Pontiac并没有参赛的打算,但是他们还是将GTO之名借了过来,Pontiac Tempest的顶级款型——Tempest GTO正式上市。

巨肺时代
与Tempest Le Mans相比,Tempest GTO只贵了295刀,但是换来的却是一大堆好东西——
首先是389ci(6.4L) V8发动机,然后是3MT变速箱,然后是支撑性更好的悬架、更坚挺的防倾杆、更宽的轮胎,镀铬发动机装饰罩、双出排气、带有通风孔装饰的发动机盖和“GTO”的车标算是额外附赠。
如果这还不能满足的话,还有更强大的选装包:4MT变速箱或者2AT变速箱、Tri-Power化油器包(含有三个双腔Rochester 2G化油器)可以将发动机输出提升至242kW、全金属鼓刹制动器衬片、LSD、更强大的冷却系统与更丰富的舒适性配置。

这种价格不贵,给得贼足的车型,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什么结局——大卖。
在媒体面前,GM自然也得好好卖派卖派。为了展示Tempest GTO的强大性能,Pontiac派出了一辆红色条纹涂装的Tempest GTO,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展示了一次1/4英里直线加速赛,记录的成绩非常惊人——12.8秒,尾速180kph。这个成绩比40年后复活的第四代Pontiac GTO还要快!

冲线之后,这辆车发出了一阵诡异的响声,然后挂了。
当时在场的Pontiac市场经理Jim Wangers估计脸有点绿。他立即封锁了车子,谢绝所有媒体近距离围观,然后另外找了一辆Tempest GTO,将这款光荣牺牲的Tempest一路拖回了底特律,这样的表现也让在场的媒体满腹狐疑——莫非,这辆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Car and Driver杂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这辆送过来表演的车可能并非原厂车型,而是加装了当时很流行的高性能强化套件的改装车。这套套件叫Bobcat Kit(山猫套件)。除了山猫套件,这款车还有可能使用了赛用光头胎,甚至有可能还换上了Pontiac最大号的6.9L发动机,而6.9L发动机和6.4L发动机在外观上很难分辨出来。
Pontiac一度拒绝这些指控。但是随着后来Pontiac风雨飘摇,Jim Wangers出版了一本书Glory Days,回顾自己在Pontiac时期的岁月,他在书中承认那辆送测的Tempest GTO确实安装了山猫套件。
那么风行一时的“山猫套件”究竟是个啥?
和将4CV玩出花来的Jean Redele一样,山猫套件来自一家Pontiac经销商——来自密歇根州的Ace Wilson’s Royal Pontiac。
Royal Pontaic针对Pontiac Tempest GTO的6.4L发动机推出了一系列特调强化套件,不同的配置内容不太一样,但是一般都会包含调整分电器的点火角以强化高转速下的功率输出、更薄的铜制缸垫以将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至11.23、特殊设计的进气歧管,防止热量逆流到化油器、加大的化油器喷嘴、调整气门顶杆以保证它们在高转速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最后附赠“Royal Bobcat”车贴。

这样程度的改装自然也会为发动机带来额外的压力,所以Bobcat要求使用RON 100以上辛烷值的汽油,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爆震,饶是如此,Pontiac的公关行动还是翻车了。
但是这次翻车事件却为Royal Bobcat套间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反而刺激了山猫套件的销路。
1965年,Tempest GTO就进行了改款。
嘛……不要奇怪,作为“年型”和“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发明人,GM在这方面操作非常熟练。

1965年型的Tempest GTO经过了大幅重新设计,轴距不变,总长增加了79mm,高性能避震机与强化防倾杆成为标配,可选装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电路和全新设计的仪表板总成,其中转速表和油压表更加易读,官方称之为“Rally-Style Gauges”。当然没人想着开它去跑拉力赛。
动力方面,发动机排气量未变,活塞头、进气道与进气歧管重新设计,标配的单化油器版本输出功率250kW,Tri-Power版本则达到了270kW,而两者的扭矩表现则相反,单化油器版本拥有更大的扭矩与更低的扭矩峰转速,很显然,这两款发动机一个偏向低扭,一个偏向高功。标配3MT变速箱,依然可以选配2AT或者两种齿比编排的4MT,密齿比4MT可用于暴走,疏齿比4MT可用于高速巡航。
那个后来成为GTO标志性设计的带鼻孔的发动机盖也变成了做文章的地方。其实本来那就是一个装饰,但是,有一些经销商拿这个装饰开始做文章,在发动机盖下方加了一个金属垫片,将气流引向发动机,生成可以起到冷却效果。这种改装很罕见,至于具体效果,得打个问号。因为这个装饰孔很矮,吸气的话也是位于车身气流的边界层,气冷效果恐怕是很有限的。
关于转向迟钝和制动力不足的批评仍在继续。Car Life测试了一辆Tri-Power车型,装备了金属制动器,他们对制动性能还算满意,但是Motor Trend测试了一款单化油器版本,只装备了塑料鼓刹,制动力严重不足,并且被认为“非常危险”。
得益于强大的营销攻势,GTO的销量翻倍,达到了75342台。7万多的数量加上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风头盖过了正主Tempest。于是,就如同GT-R和WRX搞独立一样,1966年,Pontiac将GTO车系从Tempest车系当中剥离开来,独立成为一个车系,此后,这款车就正式定名为Pontiac GTO了。
1966年,通用A-Body平台又被重新设计了一番。
为啥这里有个”又”?有计划的废止啊魂淡捶地……
彼时美国汽车造型设计的潮流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前一年——1965年发布的Ford Mustang。Mustang上市之时,其场面简直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都知道现在有人喜欢连夜排队买最新款的某品牌手机,那年头有人连夜排队买Mustang。
与当时的正统Muscle Car相比,Mustang除了缩减车身尺寸、采用Fastback造型,还引入了更多曲线元素,相比Mustang,Tempest在1965年之前的基本造型特征都是以平直的直线为主,John Najjar悄然间推动了一轮新的造型设计的Evolution。GM这边厢立即跟进,对A-Body进行改款。
新的Pontiac GTO——注意名字里不要再写Tempest了——的车身线条变得更曲线化,尤其是后部的曲线,时人称为”可乐瓶曲线”。

尾灯的设计也略微开始有纵深感,而不再是一个平面的Graphic。尾灯上的那几道百叶窗状镀铬装饰物是GTO的独有设计。而影响更大的是前格栅,GTO在汽车行业内首次使用了塑料来制作前格栅,而非以往常见的锡合金或者铝合金。
动力方面,四腔单化油器不变,三化油器的Tri-Power发动机成为历史,接替Tri-Power的是XS发动机,安装了撞风进气系统和高升程凸轮,理论上可以和Tri-Power发动机一样输出270kW的功率,只是XS发动机应者寥寥,根据记载,原厂安装撞风进气系统的只有35台,在经销商处安装的加起来也不过只有300台左右。
不过,毕竟高性能发动机版本不是走量的大头,这一年,GTO的销量达到了96946辆,为历年GTO之最。
1967年,大概是通用的设计师也累了,造型设计的变化比较少。主要是两点,第一是尾灯变成了八颗分离尾灯的设计,一边四颗呈”田”字型布置。然后是前格栅,从完全分离的设计变成了部分融合,一条镀铬贯穿左右的设计。
车身型式仍然是Hardtop、Coupe和Convertible三种,动力系统方面,太过冷清的XS系统没有延续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套Rochester Quadrajet四腔化油器系统和一个普通的双腔化油器,对应的,发动机有三种工作模式:经济、均衡和性能。经济模式下,Rochester化油器被禁用,使用的是双腔化油器,输出功率198kW。均衡模式下则可以输出250kW,到了高性能模式,则可以输出270kW。发动机的排气量也有变更,通过扩缸,原来389cu in的发动机排气量增大至400cu in/6.6L。而这时候,美国一些州已经开始对汽车的排放立法,比如加州,为了应对加州的排放法案,在加州销售的GTO安装了排放控制系统。
这也是第一代GTO的最后一年。次年,GTO大改款了。
缩小与增大
缩小的是车身,增大的是发动机排量。看来Pontiac GTO从Mustang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通用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前一年并没有闲着,1968年,整个A-Body平台都被重新设计了一遍。设计的关键字:瘦身、曲线化、Fastback。
熟悉?熟悉就对了,这就是Mustang的套路。还记得上面刚说的Pontiac GTO的年销量纪录么?9.7万辆不到。再看Mustang,首年预期年销量是10万辆,然而仅仅用了三个月,10万辆的配额便被席卷一空。最终的年销量数字:42万辆。Mustang为代表的Pony Car虽然不入一些正宗的Muscle Car玩家的法眼,但是它却精准而且凶狠地切入了市场最需要的位置。
好的东西自然要学,GM便对A-Body和另一个扛起Pony Car大旗的F-Body平台进行了重新设计。全新的A-Body开启了第二代Pontiac GTO的时代。新的A-Body轴距缩减到了2845mm,全长缩减了150mm,高度降低了12mm,重量则增加了大约34kg,Pontiac也顺应时代潮流,放弃了竖向堆叠的大灯,转向更流行的水平前脸布局。而另一种风潮也影响到了它,那就是隐藏式大灯。

美国在漫长的时间内用极为过时的、冻结了几十年的车灯技术来约束厂商,使得所有的造型设计师都一边画图一边跺脚骂街,不仅美国本土的设计师深受其害,想要进入美国市场的欧洲车型也必须进行改款。我想Jaguar的设计师看到美规E-Type的时候,一定是心头在滴血的。不过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设计师用隐藏式大灯成功规避了大灯技术的限制,因此跳灯也成为一时风潮——虽然这玩意儿其实并不好用,开了车灯增加风阻,复杂的机构昂贵而且可靠性不及固定车灯。所以法规一放开之后,跳灯迅速玩完。
第二代GTO比较有意思的是”Endura”保险杠。它的特点是低速撞击不会发生塑性形变,倒回来就当啥都没发生。这也成为Pontiac广告的一大卖点。广告里一个彪形大汉拿着锤子抡圆了砸保险杠,啥事没有。当然,对于比较喜欢Bling Bling风格的买家,还有一种选装件叫”Endura Delete”,用Pontiac LeMans上的镀铬前保险杠和格栅换下原车的Endura保险杠。
RAM-Air直接进风系统也得到了进化,新的RAM-Air II登场,不过输出并没有什么变化。另外可以选装四活塞碟刹系统,这使得GTO一直为人诟病的制动性能得到了不少的提升——然而在钱包面前,多数消费者仍然选择了原装的四轮鼓刹。
要说第二代Pontiac GTO最好玩的一个设计,当属它的转速表。我们今天都习惯性的将转速表放置在仪表台上,只是位置是在驾驶员侧还是仪表台中间的问题。Pontiac当年的脑洞是可以的——

他们将转速表放到了发动机盖上……这是个选装件,当然若是选装这个的话,仪表台的转速表仍然保留。我就是有些弄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发动机的转速参数可以少走两步让转速表更加灵敏么?
当然,1968年美国还新通过了一条法规:1968年1月1日起,美国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必须安装前排安全带,GTO也为前排乘客准备了三点式安全带。
Royal Pontiac的鸡血针也送到了——428/Royal Bobcat山猫套件,价格650美元。他们将发动机扩缸至428cu in,输出功率达到了390PS,转速更是直逼5700rpm,这对于一辆美国60年代的V8发动机来说,比F20A还要神奇。
次年,更强大的RAM-Air III和RAM-Air IV相继出现在GTO上,藉由特制的高流量进气、排气、定制的铝合金进气歧管、更大的Rochester Quadrajet四腔化油器、长行程凸轮以及一系列发动机的强化,RAM-Air IV可以输出280kW的功率。但是这个却招来了一些怀疑。
不是虚高,而是虚低。
当时通用内部有一条规定:谁都不准在广告里说自己的车功重比超过1HP/10lbs。只有一款车例外,那就是Chevrolet Corvette。受到这样的限制,RAM-Air IV不得不”谦虚”一些。细心的买家发现手册上的参数有些奇怪,明明RAM-Air IV的性能大幅领先RAM-Air III,可以达到的转速远比RAM-Air III高,但是RAM-Air IV的峰值功率转速只有5000RPM,比RAM-Air III还低。
没办法,谁让Corvette是GM的图腾呢。
新的选装包也登场了,这就是Judge包。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喜剧节目,Rowan & Martin’s Laugh-In。里面有一句曝光率很高的台词”Here come de judge”,传奇销售员Sammy Davis Jr用”All rise for the Judge”、”The Judge can be bought”之类的台词宣传Judge包。Judge套件包含RAM-Air III发动机、Rally II车轮、Hurst换挡杆、更宽的轮胎以及一堆贴纸和一个扰流板。Pontiac声称这个扰流板还能有点用,事实上在高速状况下,这个扰流板确乎能够产生一些微小的下压力,不过在限速范围内基本没用。
不过,努力并不意味着回报。这一年,Chevrolet Chevelle和Plymouth Road Runner在销量上超越了GTO。GTO开始慢慢的向下坡走去。
1970年,GTO新增了后防倾杆,以及可变转向比助力转向,转向半径也有所缩短,GTO糟糕的操控性开始有所改善。但是毕竟这是GTO,动力的优先级永远排在操控之前。Pontiac搬出了一个超级大块头。
455cu in/7.5L V8 HO发动机。
这个数字简直是离谱了。虽然它的功率看起来不怎么样,只有270kW,但是看看这个峰值功率转速,只有4300rpm。就不难想象这台455发动机恐怖的地方是什么了——扭矩。整整500lb*ft,换算成地球人能理解的单位是678Nm。而且这个扭矩峰值在2700rpm就能随意挥霍——这个转速不比如今那些以低转速就能爆扭矩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高很多,可见装备了455发动机的GTO在中低速的时候想要提速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庞大的发动机尺寸也让以往一直是个装饰的发动机进气口变成了有用的东西——那就是RAM-Air的撞风口。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年的GTO还有个小玩意儿——排气阀门。今天大凡上点道的改装玩家都知道这个。利用阀门来调整排气路径,在必要的时候绕过回压鼓,变成直排模式,让发动机的运转更加顺畅,但是代价就是路人纷纷捂耳侧目。今天的排气阀门一般是电磁控制,GTO显然没这么先进,它使用的是真空泵控制。不过这个选装件比较短命。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GTO的命运。随着各大保险公司对肌肉车开始征收更高的保险费,消费者对肌肉车的热情开始下滑。在进行了又一次改款之后,1972年,GTO的销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其作为一个独立车系的地位了。于是,GTO又变成了其他车的选装套件,这次不是Tempest,而是LeMans车系——如果还记得的话,最初的顶级Tempest就叫Tempest LeMans。没错,LeMans系列也独立了。这一年,GTO的销量下挫到了四位数,只有5811台。
Pontiac对GTO的热情也开始变淡了。Pontiac的宣传重心开始偏向Grand Am和Firebird。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197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美国陷入了无油可用的恐慌状况。所有的油老虎都齐刷刷灭绝。

通用决定停产Camaro,将生产线卖给了三菱。Chevelle大幅削减大缸体V8版本产能,死保小排量版本的生产。连曾经不可一世的Ford Mustang,竟然开始推出四缸版本,”正统”的V8反倒姗姗来迟。
在一片惨淡的市场环境中,GTO迎来了第三代。
沉沦
1974年,Pontiac发布了第三代GTO。

第三代GTO将平台切换到了通用X-Body,发动机大幅退化,只有一款350cu in/5.7L V8发动机,功率仅有150kW。这种小的离谱的数据和一个伟大的发明有关——无铅汽油。
曾经为了保证汽油的抗爆震性能,四乙基铅是汽油当中必加的东西。它的发明人是Thomas Midgley Jr。这位仁兄为了向公众表明”四乙基铅完全无害”,当着众多记者的面闻四乙基铅好几次。公众暂时被蒙蔽住了,而这位老兄背地里花了一年时间才缓过来。急性四乙基铅中毒造成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健忘、食欲衰弱、情绪失控等等,这应该可以算工伤。
顺便说一句,此君另外一项影响世界的发明是氟利昂。X天X地X空气,大概说的就是他。
终于在70年代,Midgley的牛皮吹破了。铅污染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美国宣布全面禁用含铅汽油。而当时受限于分馏技术,无铅汽油的辛烷值很低。发动机不得不大幅下调压缩比,这也就导致了输出的降低。
雄风不再。尽管销量有小幅上升,但是终究没有突破五位数。1974年,最后一辆LeMans GTO开下生产线,Pontiac GTO宣布停产。
纵观Pontiac GTO的轨迹,有三个字可以形容:纯爷们。
哪怕在所有的加油站都表示没有油的时候,哪怕来自日本的入侵物种挥舞着小排量发动机+超轻车体的武器将本土巨头修理得满地找牙的时候,最后一任GTO依然傲慢地坐在光辉早已褪色的V8的王座之上,用傲慢的眼光睥睨着这个混乱的时代和更混乱的未来。
毕竟,没有了V8那躁动不安的鼓点,没有了V8那凶狠直白的扭矩输出,所谓的Muscle Car,所谓的Pony Car,灵魂也早已不在了。Mustang为首的Pony Car选择了放弃V8也要先活着,他们坚持到了20世纪末,并在21世纪终于再度站了起来。而正统的Muscle Car GTO却选择了站着死去。
没有了GTO的Pontiac,将高性能的旗帜插到了Grand Am和Firebird上。不过这也没能维系多久。因为通用的宗旨就是三个字:”乖,听话。”
80年代起,通用全面铺开平台战略+多品牌战略。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通用高层:”我们决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动力要求不高,入门级家用车。产品,你们翻翻箱底。”
产品立即翻旗下所有厂商的商品名录:”嗯,这个……我觉得仁川通用的大宇Lacetti不错。”
通用高层立即打电话给中国分部:”那个,我们的品牌哪个在中国认可程度最高?哦,别克。好。”
“好吧,就把Lacetti引进中国生产,让他们把前脸换一下车标换一下,就叫……就叫Excelle吧。Buick Excelle。”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Opel/Vauxhall、Holden乃至后来的Saab身上。只是一直坚持自我的Saab最终让GM无法忍受,一脚踹开了。
Pontiac面对这样的策略,只能接收了很多来自其他品牌厂商的前置前驱平台车型,然后贴上红色箭头Pontiac标销售。Pontiac的形象也不再是曾经充满热血的”高性能”,而是豪华、安全、经济。
只有一款车仍然在苦苦坚持着高性能的定位。

荧屏上的KITT聪明绝顶,性能惊人,Dr Q发明的那些Bond Car与它相比简直就是石器时代的玩意儿。然而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在现实生活当中,Firebird Grand Am已经死了,另一个后驱小将Sunbird也行将就木。只剩下普通型Firebird在苦苦坚持着Pontiac的高性能旗帜,只是为了应对日益严苛的油耗与排放法规,Knight Rider里的主角也不得不挂上了涡轮,在Fast & Furious中出演的1977年型自然吸气V8 Firebird已是大排量自然吸气V8在Pontiac的最后绝唱。
到了90年代,平台战略全面铺开,Pontiac这样曾经替通用大打性能牌的厂商甚至开始生产贴牌Buick GL8。2002年,Firebird停产,Pontiac性能形象的最后一根独木轰然倒塌。
Pontiac不再向GM内部输出任何技术,彻底变成了一个贴牌代工厂,从曾经的GM运动之魂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二线品牌。
复生
1999年的底特律车展,通用展出了一辆Pontiac GTO Concept。

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去描绘曾经的肌肉大块头,这算是第一炮。我们今天看到的量产版本的Pony Car的概念版本均在这之后。Camaro Concept是在2006年面世的,而相似设计手法的Ford Mustang Mk VI则是在2005年上市。
传奇即将复活了吗?
所有的GTO车迷在几十年的等待之后,多已白发苍苍。这熟悉的肌肉块、分离前格栅、隐藏式大灯、箭头前脸,已是20多年不见了。
但是,这只是一次设计师的疯狂。车展上只是一个外壳,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没有技术平台,总之,量产没可能。
人们心灰意冷地走了。
却又在不久之后又沸腾起来:这次GTO真的要复活了!GM已经官方宣称了这一消息。
不过在2004年,阔别30年的第四代GTO上市的时候,围观群众真的沸腾了——他们恨不得把通用给煮了。
这整个就是一贴标车!
这是2004年型Pontiac GTO:

这是远离美国万里之外的通用另一家分支企业:澳大利亚Holden生产的Monaro:

GM再度施展群众非常熟悉的移形换影大法,将Holden的第三代Monaro搬到了美国,让Pontiac改了改保险杠格栅之类的部件,贴上Pontiac Logo,就在北美上市了。至于工厂?才不在美国密歇根,根本就是由Holden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伊丽莎白工厂直接生产然后运到美国去的。
而Monaro又是什么?它实际上是Holden另一款四门大型房车Commodore的双门版本。
另外也不要以为Holden离我们的生活有多遥远,SGM有一款车叫”林荫大道”,挂的Buick。Buick早年在北美确有过一款车叫Park Avenue,但是在2005年就停产了,此后再也没有复产过,2007年国内的”林荫大道”实际上正是Holden出产的Caprice。只是在国内Holden压根没几个人认识,换个Buick,品牌认知度能提高不少。
复活GTO的主意来自通用北美总裁Bob Lutz。它翻看一本2000年的Car and Driver杂志的时候,看到编辑对Holden出产的V8后驱Commodore SS大加褒扬,却在美国买不到。Bob Lutz遂产生了将Commodore双门版本Monaro进口到北美的想法。
然而GM其他高管根本不买帐。于是一次出差到澳大利亚的时候,Lutz带着GM高管亲自体验了一下Monaro,这才让他们相信在北美销售Monaro有赚头。
GM毕竟是一个庞然大物,何况当时的GM盛行的思想就是让各个区域保持较高的独立自治,漫长的繁文缛节消耗了三年时间,Monaro在澳大利亚2001年上市,而到了2004年才以整车进口方式引进北美。
新世纪科技上身的第四代GTO,也就是Holden Monaro,自然大不相同。装备了两款发动机:5.7L LS1 V8和6.0 LS2 V8,值得一提的是,LS1同样装备在传奇跑车Corvette上。LS1可以输出350HP/260kW,而2005年和06年的LS2可以输出400HP/300kW。
GM本以为这辆车会卖得不错,预期销量是1.8万辆。然而实际销量并没有超过1.4万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真的是车不行吗?Car and Driver刚刚盛赞过Commodore啊。
问题就在这个名字。
GTO这三个字母对Pontiac乃至通用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挂上GTO,这辆车必定要有一种荷尔蒙爆表的气质才行。但是Monaro的造型基本属于人畜无害的类型。对于GTO这个名字来说,它显得太谦逊、太含蓄、太内敛、太保守了。而同时期相继复活的其他的肌肉车/小马车,比如Chrysler 300、Dodge Charger,以及正在设计的第六代Mustang,都采取了很壮硕、体块感极强的设计手法,GTO相比之下,造型显得有些娘炮——看看,连GTO标志性的发动机盖进气口都没有。相比之下,99年的GTO Concept才更有一些当年的GTO的气质。
这就是复活经典必定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新车真的能承担得起当年经典的那种气质么?Mustang Mk VI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反复念叨的一个词就是”Heritage”,如果承担不起,宁可换一个别的名字。
这第四代GTO,并没有如通用预想的那样复兴Pontiac肌肉车的辉煌,从2004年到2006年,三年时间,总销量刚刚超过4万辆。2006年2月21日,通用负责Buick、Pontiac和GMC的经理John Larson宣布停止Pontiac GTO的进口。给出的理由是GTO无法满足2007年新出台的安全气囊法规。2006年6月14日,最后一辆Pontiac GTO,也是最后一辆Monaro平台的汽车在澳大利亚驶下生产线。Pontiac GTO彻底画上了句号。
新GTO的性能并不算差,换用LS2发动机之后,这辆体态并不算轻巧的大型Coupe同样可以在短短4.6秒内从静止加速到60mph,取消电子限速之后,极速可以突破300KPH。所以在Need For Speed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代Most Wanted当中,它扮演了一个角色,当你看到Pontiac GTO开始向你逼近的时候,赶紧跑。因为这意味着你的通缉等级已经达到了三把火,下面的日子马上就不那么好过了。
可这还不算结束。一朵浓重的乌云正在向通用压顶而来。
句点
2006年,次贷危机开始在美国逐渐显现。
其实说起来,这也算是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谁都想不到因为一拨人还不起贷款,最后的结果却是巨人的扑街。
金融界的地震严重影响了GM的股价。2008年7月,通用的股价就跌破了五十年来的记录,Ford和Chrysler日子也很不好过。08年底,美国政府向三大巨头紧急输血,Ford和Chrysler勉强度过一劫,体态庞大的通用却滑向了无底深渊。
信奉多品牌+平台化战略的通用,在市场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可以左右逢源,但是一旦经济下行,多个子公司就会从印钞机变身成吸血鬼。
2009年6月1日,通用宣布破产保护。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为了挽救这家堪称美国汽车制造业脸面的企业,美国财政部先后注资3.6亿美元,通用汽车从一家私人企业变成了美国的国有企业,并且在2010年IPO。两年后的2012年,GM再度立于全球汽车工业的尖端,这一年,它以928万辆的销售量位居全球第二。
但是在这几百万辆汽车当中,有一些东西再也不会有了。通用死保四大核心品牌(Buick、Chevrolet、Cadillac、GMC),其他的品牌暂时先放一放。于是——
SAAB被转手卖给了Spyker,2012年,这家到哪儿哪儿不开心的倔强车企最终关门大吉。Hummer生产的那些笨重粗野壕气十足的车根本卖不出去,2010年直接废弃。存在感已经极为稀薄的Saturn,寻求出售品牌未果,也只能退市收场——毕竟,已经没几个人记得这个”Saturn”,实际上指的是60年代阿波罗计划使用的Saturn V火箭,它和阿波罗计划一样,已经变成了历史教材里的几行字。已经彻底变成贴牌厂的Pontiac,也因为品牌认知程度不够高而在2010年退市。
只是啊,曾经的红色箭头,那可是GM的高性能旗帜,性能领域连Chevrolet都要礼让三分的存在。后来Pontiac放下身段,连MPV都造,到了最后时刻,一辆拿得出手的高性能后驱车都没有,这又是谁的主意?
SAAB和Pontiac,犹如GM旗下车企的两极。一个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与股东拧着来,为了满足自己的产品标准完全不理会GM的”平台”,大把大把地换零件。一个则是言听计从,在平台的冲刷下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谁,曾经能做什么。
最后的结果,只有随风而逝。
1973年,仿佛是侏罗纪进入白垩纪的那一刻。
环境的剧变让曾经的巨兽无法适应,GTO就是来自旧时代的恐龙。同时期的哺乳动物选择了进化以自保,它却傲慢地拒绝了一切变化。后果就是灭绝。
当它再度归来的时候,一切都面目全非。而新一轮的打击之下,已经被磨平了棱角的Pontiac再无利用价值。后果就是消失。
RIP,GTO。
RIP,Ponti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