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0 月
Elantra CN7与Low Poly
- By IanGoo
北京车展上,早已在海外发布的Elantra CN7在国内首发,这也标志着这辆韩国国民级轿车也将如约进入国内市场,只不过,“伊兰特”这个名字早已消失了近十年之久,取而代之的是“朗动”和“领动”,这次Elantra CN7又会用回“伊兰特”这个名字。
但是,Elantra CN7的造型设计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侧面这些三角形的切割面和锋锐的棱线。很显然,这是设计师刻意为之的。对于这样的设计好还是不好,留待市场去验证,但是我大概能猜得到设计师在制定这样锋锐的型面的时候联想到的一个新的设计风潮,那就是Low Poly。
Low Poly与High Poly
这两个术语本来是CG领域的概念,分别意为“低模”和“高模”。简单点说,我们在游戏、电影等CG作品当中看到的模型,都是由一个个的小平面构成的。很明显,这样的小平面越小、越多,构成的模型也就越光滑、平顺,而如果小平面很大、数量很少,那么模型也就相对地粗糙一些。但是很明显,高模会比低模消耗更多的硬件资源,在硬件资源敏感的游戏领域更是非常明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随着时间变迁、硬件性能的飞速进步,游戏中劳拉大姐的形态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对于某些行业来说,更是追求绝对光顺、绝对平滑的曲面——正是汽车设计行业。因此,汽车的数据普遍使用NURBS模型而非多边形模型,在这样的场合,“Low Poly”和“High Poly”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但是啊,人的口味是猜不透的。波兰蠢驴搞了一个网站叫GOG,全称“Good Old Games”,提供一些经过优化的、可以在新设备和新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的老游戏,比如古墓丽影1-3部的合集、上古卷轴3:晨风之类。微软和EA这类大厂也在忙着复刻红色警戒、帝国时代和Halo的高清重制版。新鲜的吃腻了也会想着吃腌货。
Low Poly的潮流就有些这个意思。
须知,再高的模型也不可能坐到100%模拟现实,与现实相比,任何数据都是“Low Poly”,既然如此,何如干脆破罐子破摔,干脆表明身份——我们创作的,就是只是现实的模拟,只是Low Poly。
于是,Low Poly就这么诞生了。
它可以是三维空间当中的:

也可以是平面上的:
甚至可以只是一张风格化的背景:

Low Poly的要素,正是将一个曲面的细分做得更“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三维概念上的“马赛克”。
Elantra的侧围与Low Poly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Elantra CN7的侧面曲面,就会发现它其实比较类似一种常见的曲面表达的“Low Poly”化:

就我所知,在汽车上出现这种“Low Poly”风格并非Elantra的首创,知名度更高的可能是这家:

而且有意思的事情是,主导这代Elantra CN7的设计总监正是Luc Donckerwolke,从1998年起,他就一直担任Lamborghini的设计总监,将Lamborghini的设计风格从单纯的“Wedge Style”一步步变成了如今这种全是小R角切分的硬性曲面的风格。
这种比较激进的风格出现在Lamborghini这种级别和类型的车上,并不会有太多的违和,但是,当这种风格出现在Elantra这种非常典型的买菜车的身上时,无疑是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
还债
伊兰特公布售价了。9.98-14.18万。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卧槽!这么贵!
没办法啊,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伊兰特是个这么个玩意儿啊:

而原本属于伊兰特的位置已经被朗动、领动占据了。而在十年后,这个名字回归了本来应该属于它的位置上,市场就不习惯了。
这就很操蛋了。但是没办法,任何一个想要多代同堂销售以求多赚钱的厂商都免不了这个怪诞的结局。国内市场强势如大众也不例外。桑塔纳那可是VAG B级平台,但是为了让销售桑塔纳的同时还能卖帕萨特,名字错开了,如今桑塔纳是最便宜的车型。捷达,曾经的全球车型,在上头又叠了宝来,宝来上头又叠了速腾,其实都是Jetta,如今Jetta已经变成了一个廉价车品牌。还有Pentium……哦串台了。
总之,这是个还债的过程。没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