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 月
我们闯祸了,请众神为我们擦一下屁股
- By IanGoo

“Earth is the cradle of humanity but one cannot live in the cradle forever.”
Konstantin Tsiolkovski
2020年转为线上举办的科隆游戏展上,Egosoft宣布了X4 Foundations的第二个DLC,而且一如我之前的预测,新加入的这个种族正是人类(Terran),名字也非常炸裂——Cradle of Humanity,人类的摇篮[1]。这个名字来自航天领域的伟大先贤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虽然X Universe是由人类制作出来的游戏,顶着人类航天先驱的祝福,但是地球人类在X Universe里扮演的角色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甚至可以这么说,X Universe之所以成型,和人类闯下的弥天大祸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随着地球人类的回归,X Universe的几大种族也都聚齐了——初始版本就有的Argon、Boron(虽然只有一个个体,就是水槽里那位)、Paranid、Teladi,Split Vendetta加入的Split,CoP宿敌Xenon以及阴魂不散再次游荡在宇宙之中的虫子Kha’ak,还有下次DLC要加入的Terran。
所以,是时候介绍一下X Universe的背景故事了。
虽然涉及到相当多的故事剧情,但是X Universe这个游戏本身很特别,剧情在这个系列的游戏当中只是个BGM,不了解它一点都不影响游玩,了解它能更好地明白里面的一些细节,剧透这种事情在X Universe当中完全不存在的,了解了第一次改造者战争一点也不影响玩家盖空间站。
本文的大多数内容来自于Egosoft官方随X Superbox发布的X Encyclopedia,原著作者是Helge Kautz,我曾经翻译过一版发布在深度时空论坛[2],当然,由于时日久远,链接已经失效,我现在正在基于X Rebirth和X4 Foundations的新剧情整理新版的《X百科全书》。
对于很熟悉X Universe的玩家来说,这篇文章里会有一些名字让你联想起游戏当中的内容,比如Farnham’s Legend、Nyana’s Hideout这些星区名字,Farnham、Nyana显然都是人名,他们都是谁呢?读完本文应该会有所了解。
另外,本文中有大量内容是突破第四面墙的、与现实相关联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我使用蓝灰色字体书写。
OK,我们开始。
Contents
超然的存在

跳跃门,X Universe的标志和维系,它们的建造者是谁?
Ancients,在目前已达的宇宙当中,他们立足于所有文明的顶点。正是他们构建了庞大、复杂的跳跃门网络,引导后进文明以极快的速度进入超光速文明阶段。在X Universe的设定当中,借用了现实当中的“卡尔达肖夫指数”的概念,但是对其进行了扩展:
在现实生活当中,尼古拉·卡尔达肖夫只界定了I-III型,21世纪初的人类按照能源消耗总量,卡尔达肖夫指数大致在0.7左右,还没有达到I型的门槛,所以0型文明的推定也很好理解,IV型属于Egosoft在设定上的扩展,V、Vb乃至VI型读起来就有些神棍的意思了。但是这种神棍也好理解——跳跃门网络的建设者、已知的文明顶点、管理着75万个星系的Ancients,其卡尔达肖夫指数也不过才IV。他们都必需仰望的文明对于我们这种0.7型的虫子来说当然很神棍。
实际上III型文明对于我们虫子来说已经很神棍了,在X的设定当中,整个宇宙尺度内达到III型的文明也不超过100个,而且一个单一的种族基本没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III型文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要经过非常漫长而且痛苦的跨种族融合才能达到,这期间必定会有漫长而且血腥的冲突。
而且,后来的CoP(行星联合会)看似已经能够在遍布多个星系的跳跃门网络之中自由游走,但是他们只是利用了已有的跳跃门网络,他们自己并没有建立如此庞大的跳跃门网络的能力,真正的神——Ancients将跳跃门网络一关,他们一点辙都没有。所以CoP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III型文明,只能算II型。
Ancients就是一个由多种族构成的完型体文明,他们是在漫长的跨种族融合过程中一步步走到了IV型文明的高度,由于这个种族是一个完型体,因此一直使用的称呼是复数“Ancients”。Ancients的第一个种族起源于室女座星系团[3],起源时间已经不可考,但是根据一些非官方认可的来源,大约是在50亿年前。在逐步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种族,不可避免地,激烈的冲突和战争爆发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种族被淘汰而灭绝了,存活下来的种族决定和平携手,成立一个联合议会,最终,他们连个体的物理存在也决定抛弃了,所有个体意识上传到了一个超级计算机之中,融合成为一个完型体,这一过程被称为“虚拟化”,时至今日,Ancients就是以这样的虚拟化形态存在的。
这里的“完型体”原文是Gestalt,玩过NieR的朋友们会立即联想起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及区别)。而这个概念则来自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意识的整体性,游戏当中的“完型体”的概念是对这个整体性意识的一个引申。
Ancients作为IV型文明的过来人,知道一个文明从0型演化过来会遇到哪些凶险的问题:
作为已知的顶点文明,Ancients也很悲天悯人地为自己设立了三个目标:
而在现实生活中,依靠神经连接和电信号传递的思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Ancients的需求了,因为一切电磁相互作用都受制于有限的真空光速c。于是在解开了“意识”的本质之后,Ancients使用一种非常特殊的“衰变材料”叫“Computronium”,为自己建造了数台超级计算机。Computronium阵列的原理是毫微秒尺度上的量子力学机制,可以在最小的空间内实现最大化的算力,机械飞升之后的Ancients也因此被称为“毫微秒智能”。
而Ancients所在的Computronium阵列表现为围绕一颗主序星(能量来源)的球壳,球壳外是巨大的星云,这个结构被称为“存在之云”(Cloud of Existence)。这个设定很类似俄罗斯套娃脑(Matrioshka Brain)。
而当这颗主序星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存在之云当然会被摧毁,不过Ancients会在存在之云被摧毁之前就将自己迁移到另一个存在之云当中,从而延续自身的虚拟存在。
在某个时间点,Ancients惊悚地发现宇宙的真空光速、精细结构常数α和光子的静质量在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结合到一起看,就会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宇宙正在流失能量。经过观测和分析,他们得到了一个更恐怖的结论——有一种远远超出他们的文明正在从这个宇宙中吸取能量,而对方的文明指数可能是V甚至VI。而在当时,Ancients的文明指数只有III,打起来的话就是自杀行为。于是Ancients满宇宙找究竟哪里有异常,同时采用广播的方式向不知在哪里的对方通知:这个宇宙里有智慧生命,你们这么搞我们会活不下去。但是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能量仍然在流失。最终,Ancients找到了若干个探测器,每个探测器的尺寸相当于一个行星系统那么大。
Ancients花了200万年才摧毁了其中一个探测器,然后Ancients就观测到常数的变化停止了。Ancients宣布这场战争是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是外来者从哪儿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文明先进程度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不对Ancients的攻击发动反击,统统不知道。Ancients认为外来者来自另一个宇宙,连他们都无法想象以后如果外来者再次回来的话该如何防御。这场战争被记录为“外来者战争”。
插一段题外话,“光子静质量”发生变化这个设定在科幻作品当中比较不常见。现有的物理理论都指光子的静质量应当严格为0,如果光子静质量不是0的话,后果可能比较严重,一堆物理学的地基级别的理论都得重写,更常见一些的设定是真空光速c的变化,这可以用时空结构或者对称性的不同来自洽,对奥卡姆剃刀更友好一些。至于精细结构常数α的变化……这压根就不是什么科幻设定,本位面宇宙的精细结构常数就是在变化的……
Ancients在X Universe历代原版游戏当中永远是不露面的(事实上也无法露面,他们早就虚拟化了),而Sohnen在《X3:重聚》当中疑似出现过。重聚里有一个和尚自己造通往地球的跳跃门,他的技术有可能就来自Sohnen。在游戏当中和过场动画当中出现了一台金色的飞船,这台飞船在半官方性质的MOD XTM当中正式出场了,就是Sohnen的飞船。
事实上XTM当中Sohnen有很大的戏份,甚至有自己的专属星区和超结构,还时不时蹦出一条近乎于无敌的M6四处大开杀戒(刷存在感)。玩过XTM应该知道面对Sohnen飞船时那种作为虫子的无力感,强得有些变态,一条M6轻型护卫舰能把行星联合会任意一条M2驱逐舰摁在小行星表面摩擦的那种强。当然,部分MOD还给Ancients安排了戏份——不点名地说,ToTT。这种设定当然就比较Lore-unfriendly。我这种比较原教旨主义的个人就不是很喜欢ToTT这类吃基础设定的MOD。
Ancients的第一目标就是保全任何生命的存续和发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势必要对低等文明进行干涉。Ancients的态度和星际联邦类似但是没有星际联邦那么严格——星际联邦是严禁干涉,而Ancients的态度是可以干涉,但是应当将干涉的程度维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准上。于是,Ancients开始建设跳跃门网络,作为低级文明能够较方便地走出摇篮的阶梯,从而避免他们困守在一个行星系统当中最后毁于超新星爆发。同时对视野以内的所有文明进行了持续性的扫描和监控,然后判断这些文明是否可以互相接触,互相能聊得来的,就划到一个网络里,让他们互相发现然后互相刺激发展,是在聊不到一块去的,就得区隔开来,否则见面开打最终总会至少死一个(再次体会到了虫子的无力感)。照理说Ancients这种神级文明应该不会犯什么错误,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Ancients在X Universe设定历史上出了三次纰漏。
第一次,他们低估了人类,一个刚刚跨过I型门槛的婴儿文明竟然搞出了FTL飞行技术。
第二次,还是人类,折腾出了改造者这个狗皮膏药一样的Bug,让Ancients方寸大乱。
第三次,是Kha’ak。本来按照Ancients的规划,这是一个应当和CoP隔离开来的种族,但是Kha’ak竟然通过无焦点跳跃引擎技术绕过了Ancients的隔离机制,跳到了CoP的领土,造成了极为血腥的后果。
走出摇篮的人类
在X Universe的设定中,21世纪初发生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全球性的经济紧缩——考虑到X Encyclopedia成书于2010年,官方有可能暗指2008年的次贷危机。不过2021年回过头再看08年,那算个卵啊……
由于经济下行,人类的航天事业开始削减,这倒也确实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现象,不过真实的内容就此打住,接下来全是架空的内容。
经济危机之后,第一个复苏的国家是——日本。当然这是虚构的设定,毕竟2020年G20只有一个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在设定当中,日本的策略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基础科技。这种策略让经济危机后重新洗牌的国际格局动荡中的日本取得了科技优势,并且很快崛起为第一强权,一种简化的日语——Jap-pidgin取代了英语,成为全球科学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所以为啥X Universe里面经常能看到一些贼眼熟的字符呢……

空间站上还会见到诸如“保持距离”之类的,按照设定,这些应该都是来自Jap-pidgin当中的汉字。还有一个细节,《X3:地球人冲突》的Terran Defender开局主线任务,玩家跳进Aldrin星区和当地代表对话的时候,当地代表蹦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句日语“こ……こんにちわ”,再比如有一个星区叫“Getsu Fune”(月之舟),这个星区在《X3》、《X4》里都有,名字来自Elena Kho出发寻找Kyle Brennan时乘坐的飞船的名字,这个名字没有翻译成“Moon Boat”而是“Getsu Fune”,后者是“月之舟”的日语罗马化写法。所以这方面的设定还是挺严谨的。
当然,德国人可能真的分不清中文和日文,在制作贴图的时候也没有专门抠这方面的细节(没人、没钱),找了一些看似是日文实际上是中文的素材就截图贴进PS,导致了对于我们中文玩家来说这些汉字怎么看怎么觉得是来自中文。直到有人发现《X3:阿尔比恩序曲》的证券交易所门口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中国股票文摘”……实锤了。有一个未经验证的传说,就是这些东西都是Egosoft外包给中国的供应商做的,这个我就没法考证了。
2022年,东京大学的学生芦泽和子出名了,他提出爱因斯坦关于虫洞的理论有问题。爱因斯坦认为虫洞(爱因斯坦-罗森桥)只能在微观尺度上存在,无法承载宏观物体的FTL移动,但是芦泽和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指出宏观层面上的虫洞是可以存在的。科学界普遍认为小字辈挑战爱因斯坦这有点自讨没趣,但是毕竟科学共同体还是讲道理的,有争议OK,实验说明问题。实验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芦泽和子是对的!爱因斯坦的理论确实有问题。这就意味着地球人类这个“天选之子”在还没摸到I型文明的时候就搞定了利用有限能量进行FTL旅行所需的理论框架。
而按照Ancients的经验,一个文明得至少到II型才能掌握FTL理论,到III型才能开始相关的实验,人类在FTL技术上显得太过于超前了。更要命的是,Ancients不光漏算了人类的FTL技术,更是干脆在扫描过程中把人类给漏掉了——广域扫描漏掉几个文明不算什么大事——一般这些被漏掉的都是低级别文明,但是这个文明开了挂,问题就严重了。
于是在Ancients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地球人类开始了FTL实验,一开始是通过虫洞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传送一些小玩意儿,然后成功传送生物,技术一步步成熟后,人类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大型跳跃门。这样的跳跃门一共制造了两个,一个送往火星轨道,另一个保留在地球轨道,在这两个跳跃门之间,人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成功实现了飞船的跳跃。
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再度被点燃。第二次星空热潮开始了。
试验成功后,地球上空的跳跃门被送往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α,预计航程为78年。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是一旦成功,人类将能够以极少的能源消耗跨越以光年计的漫长距离,真正成为有能力进行星际航行的文明。这个前景太诱人了。
但是在跳跃门出发后刚刚8年的2041年,火星的跳跃门和前往比邻星的跳跃门突然失去了联系。这在理论上是不应该的,处于联通状态的一对跳跃门应当无视空间距离而保持联通状态(有些类似于量子纠缠),更奇妙的是,火星的跳跃门连上了一个未知的跳跃门。而且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样的跳跃门在宇宙当中有很多个,以往人类认为是脉冲星或者黑洞的信号源实际上都是跳跃门。它们之间互相连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需要指出,这完全是一次原因不明的意外,但是这次意外让Ancients注意到了人类的存在,大吃一斤的那种——卧槽他们掌握了FTL理论——卧槽他们都能超光速移动了——卧槽还是跳跃门?——卧槽还和我们的跳跃门技术基本一样?——卧槽这些门还自己勾搭上了?
人类引起了Ancients的兴趣,Ancients认为人类的技术发展拥有极大的爆发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当然不想人类搞出自己的跳跃门网络——这倒不是害怕人类挑战自己(IV级的神和I型的虫子没什么好计较的),而是担心人类在没有达到相当的视野高度时乱建跳跃门,将两个或者多个本应当被Ancients隔离开来的、不可交流的种族联通到一起而导致惨烈的冲突(参考第一目标)。于是,Ancients立即重新配置了与地球联通的跳跃门网络,他们认为,当人类发现了这么多丰饶的星球之后,会放弃自己的跳跃门建设计划。
计划通。
人类很快就忘掉了失落的跳跃门,但是他们将这个网络视为潜在的威胁——里面会不会有敌对的太空文明?2043年,联合太空司令部(United Space Commando,USC)成立,同时,人类开始建造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星舰——冬日花号(USCSS Winterblossom)。冬日花号的成员是12名从各个领域遴选出来的顶级专家,舰长为Rene Farnham,其余成员包括:Akira Desu博士与Ramon Noble博士(工程师),Elaine Sutton博士、川岛悠里博士(生物学家),Jon Caloni博士、Claudia White博士(地质学家)Hazel Park博士(矿物学家),Nakadah Simaru博士(医学家)和Katya Poljsak博士(心理学家)。
《X3》有一个星区叫Farnham’s Legend,有一部同名小说也叫这个题目,这里的Farnham指的就是Rene Farnham。2045年,冬日花号首航,经过一年的测试后,她穿过了太阳系跳跃门,进入了Ancients的跳跃门网络。在预定归航前不久,冬日花号和地球之间的联系中断了,而且计算机系统失灵,她迷路了。最终,冬日花还是成功返航了,但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比原先计划的多了一倍还多。
冬日花号提交了详细的报告,指出网络中有数百乃至数千个行星系统,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宜居行星,但是没有发现智慧生命的迹象,最多只发现了一些原生生物和苔藓。至于这些跳跃门是谁造的,完全没有任何线索(虫子不可想象神的存在)。这些报告让人类怀疑——我们在宇宙中真的是彻底孤单的吗?尽管很明显,跳跃门网络是一个很高等级的文明建造的,但是他们如今又在何方?他们为什么从宇宙中消失?[4]
改造者
跳跃门网络和其中存在着的宜居行星很快引起了科学家和政府官员的注意,他们一致决定——应当对这些星球展开殖民。
虽然前面已经提到过“自我满足”陷阱的危险,但是人类一直都有有识之士坚持星际殖民的重要性——困在一颗行星上的人类太脆弱了。太阳的变化、一颗巨型陨石、一次γ射线暴、一个闯进太阳系的奇异滴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彻底毁灭。
虽然一些星球符合“宜居”的基本标准,但是依然不是100%适合人类居住,有些大气无法提供呼吸,有些生态圈里存在对人类有毒的物质,有些则存在行星规模的地质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改造。以21世纪末的人类技术,完全可以对一颗合适的行星进行改造使其适合人类居住——那时候火星已经被改造过了。但是,这将耗费巨量的资金和漫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人们更希望能够亲自踏上异星的土地,而非等到自己的子孙辈。[5]
于是,一项影响极为深远的计划启动了——改造者计划(Terraformer)。改造者实际上是一群搭载了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技术的冯·诺依曼机(VN机)。
这里有两个技术概念需要澄清:AGI和VN机。
人工智能(AI)可以分成三个级别:弱AI、强AI和AGI。弱AI指的是只能用于处理特定问题的AI。随着程序的升级,它可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处理某个问题,但是,它无法处理其它类型的问题。从这个设定看,目前我们现实生活中的“AI”基本上处于这个阶段。比如,使用深度学习开发的面部识别程序并没有办法直接用于语音识别,它们背后的技术可能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实现不同的功能一定需要重新编程。
强AI指的是可以解决多种不同问题的AI。比如一个AI程序本来是用于人脸识别,但是使用者决定让它承担语音识别的任务,强AI自己会自己调整算法,添加新的功能模块。但是强AI依然依赖外部去告诉它要干什么。
AGI连这个都省了。它可以自己设定自己程序的运行目标,换句话说,AGI会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然后评估能否实现、最优化的执行路径,自我重编程当然是必须的,甚至在有必要的时候,它还会对硬件进行修改。
比如一个AGI程序,在能看懂人脸之后,觉得自己有必要理解人说的话,修改软件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后,它还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加个麦克风。但是AGI的这一特性也引起了专家的担忧——它自己可以自己琢磨自己要干嘛,那这就意味着AGI设备一旦放出去就变成了翅膀硬了的小鸟,它不一定会听命于自己的主人、严格执行为自己设定的任务目标,这一问题被称为“任务目标偏移”。
当然,在X Universe,人们对AGI的反对除了纯技术层面上的探讨,还有一些形而上的反对意见,一些人认为AGI是有“意识”的智慧生命,人类使用AGI来执行一些任务实际上是一种跨种族奴役。当然,科学界对这种圣母意见不怎么当回事,还是AGI的任务目标偏移这个问题更现实一些。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VN机。VN机指的是一类可以不依赖于外部补给、实现完全自给自足的AGI设备。举个例子,一台电脑的内存烧了,VN机的电脑可以自己跑去挖沙子炼出单晶硅然后刻出NAND芯片和PCB板插回去。在现实生活中,冯·诺依曼确实在一次和同时喝酒聊天时提出过这种“自复制机器”的构想,随后在1948-1949年间逐步完善了这一理论。[6]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成功的VN机,而在游戏当中,实用性VN机的最后突破是AGI自行设定高精度、高复杂度的机械加工算法,这一算法在21世纪中叶由Terence Winergrave博士突破,短短几年后VN机就实现了实用化。
虽然围绕AGI的争议非常多,但是AGI改造者舰队带来的收益实在是太高了。2066年,第一支改造者舰队发射升空。30年间,一共有三支改造者舰队建成。第一舰队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而是有一只工程团队驻扎在其中。第二舰队是完全自动化的舰队,但是第二舰队也不是完全无人的,上面也有一个团队,但是这个团队在正常情况下只是观察,而不会下指令干预。

每支舰队的核心就是TF/CPU,在《X3:地球人冲突》的Terran Defender主线和New Home任务中都出现过这个亮着红灯的大筒子。一支改造者舰队最多可以容纳256条TF/CPU、8192个重型机器人和超过2亿台各类无人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造完一颗行星——当然,关键是成本非常低。
每一艘TF/CPU都拥有一个十六进制标识符,如第一条TF/CPU的标识符为TF/CPU 001-00.00.00.00.00.00.00-00
,简写为#0001
。很快,工程师们就用“Ool”的昵称来称呼他。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后续的TF/CPU上,如在X3中就能遇到的#deca、#cefa、#cafe,这里的字母其实都是16进制的数字。
改造者舰队驶向深空,渐渐离开了人类的视野,开始孤独的执行自己的任务。但是谁都没有料到它们会给宇宙带来什么。
第一支改造者舰在2066年5月26日穿过了跳跃门,它们的目的地是Taurus。对Taurus的改造异常顺利,仅仅14年,Taurus就被改造成了一颗宜居行星,随后,第一改造者舰队开始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数千名殖民者来到了Taurus,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居民。
第二舰队在2084年9月11日来到了Aldrin,这次,全自动化的改造者舰队真正显示了自己的价值,仅仅6年,Aldrin就变成了人类的殖民地。
但是,这并未平息改造者在公众中的争议,理由依然非常圣母——改造者对潜在的外星生命是一种威胁。但是,政府确实在考虑终止改造者计划,当然,政府的理由并不圣母,而且非常熟悉——任务目标偏移。有反对改造者的,当然也就有支持改造者的。在支持者当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改造者第三舰队首席工程师Marteen Winters。
但是最终,改造者计划还是被终止了。并且,为了防止改造者产生持续且不可预料的长期影响,世界政府决定销毁所有的改造者单位。地球通过信使无人机向所有的改造者单位发出了一个补丁,主要内容是安全自毁指令(Safe Self Destruction,SSD)。尽管第三舰队此时仍然停泊在火星轨道尚未出发,但是他们也将一道通过SSD销毁。而最早出发的第一舰队预计在25年后将会收到SSD指令。
面对世界政府的决定,Marteen Winters以非常激烈的方式对抗——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第三舰队的TF/CPU #deff上屏蔽了SSD指令,然后启动了#deff的主引擎,载着自己离开太阳系。军方立即派出Chameleon号进行拦截,但是Winters太熟悉TF/CPU了,他在#deff上设下了重重陷阱,尽管Chameleon靠帮#deff,且Gallagher中士登上了#deff,但是却在里面一无所获,没有抓住Marteen Winters,也没有能够取回#deff的控制权。两周后,Chameleon被迫返航,#deff就此被盗消失。当然,Marteen Winters先生还没有到谢幕的时候。
虽然有这样的波折,改造者计划还是宣告终止了。世界政府与科学家们相信,那些深空中游荡的改造者舰队最终都会相继收到SSD指令而自毁。截至这个时间点,改造者计划已经为人类提供了丰厚的回馈——12颗宜居行星纳入了人类的殖民地范畴,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一个外太空殖民地Taurus,以及Perfect X、Aldrin,还有日后扮演了重要地位的Sonra IV。
此时的人类社会可以说是极其美好——有了太阳系和这些外太空殖民地,人类足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付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高度发达——尤其是基因编辑和纳米医学的发展,让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平均寿命达到了110岁,并且只有在最后5-10年才会开始出现衰老迹象。社会安定和谐、经济高度繁荣、生活水平极高、战争冲突消失,这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但是这也是人类第二次星空热潮的落幕。人类不再仰望星空、敬畏宇宙。跳跃门网络不再新鲜,原本用于防御潜在外星威胁的USC也被一再削减预算,最后只剩下来23条破旧的战舰保卫整个地球的安全。
在人类寿命大幅延长的基础上,一个叫“玛士撒拉基金会”[7]的组织发明了人造基因NelV/732,它可以将携带这条基因的人(只能是女性)的衰老速度延缓10-12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岁”,虽然过长的寿命导致这条基因的携带者在100岁以后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基金会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NelV/732最著名的携带者是Siobhan Norman博士,她曾经在Black Hole Sun星区帮助摧毁了失控的TF/CPU #deff。
但是,玛士撒拉基金会的研究还是被打断了。那些被认为应该消失在深渊中的机器回来了。
第一次改造者战争
为了应对令人头疼的任务目标偏移,工程师在设计改造者AGI核心的时候还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沙盒。AGI在生成新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的时候,会首先在沙盒当中进行模拟运行,然后AGI会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评估,只有全部通过评估的方法才能从沙盒中复制出来。后来的AGI设备甚至还会加上一个不可写的存储设备来制约进化算法,当然改造者上没有。
在改造者舰队上,这个程序机制运行得还算顺畅,没出过什么纰漏。但是当SSD指令到达时,乱子来了。这个SSD指令的代码里有Bug,导致沙盒机制的失效,AGI会让改造者舰队将一些原本应当被禁止的指令投入实施。这就有些类似于我们平时有时候偶尔会在脑子里闪过一些很疯狂的想法,但是99.999%的人都不会真的去做,因为理智告诉我们在法治社会乱来的话要付出不小的代价。SSD指令当中的Bug就让这层“理智”直接失效了,可以这么理解:AGI疯了。
但是它们还保留有“改造类地行星”的本能,于是,这些故障的改造者舰队开始四处寻找适合被改造的行星,这其中当然包括地球。而正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就成了必须要被“清理”的垃圾。
2145年,元旦假期的第二天(不是),太阳系的跳跃门突然激活,6条TF/CPU带着无计其数的改造者飞船出现了,以极快的速度摧毁了火星基地,第二年直扑地球。而众所周知,USC只有23条破飞船……
原始的改造者可以理解为施工队,程序里并没有包含武器的设计、装备和使用、战略战术的制定、指挥、实施,但是任务目标偏移和沙盒机制的崩溃让这支改造者舰队已经变成了顶级的战争机器,只一击就摧毁了17条USC战舰,而且为了更高效地杀人,改造者舰队改变了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用小行星轰炸地球,其中最大的一颗直径近1公里,上一次有这种东西撞上地球还是6500万年前的时候,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仅仅两周,6.5亿人死亡。这场冲突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和机器舰队刚正面完全是自讨没趣,但是人类毕竟是改造者的爹,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改造者舰队会自动追随AGI核心。于是人类造了一个能够发出AGI核心电磁特征的假核心,放在USC旗舰Dragonfyre上。Dragonfyre号的舰长是功勋卓著的老资格飞行员Nathan R Gunne。他和Dragonfyre的舰员做出了一个大无畏的举动——驾驶Dragonfyre号穿过太阳系的跳跃门,将改造者引开,然后炸毁跳跃门。
跳跃门被炸毁了。太阳系安全了。但是对于外殖民地来说,厄运才刚刚开始。四条TF/CPU带领改造者舰队进攻了人类的第一个系外殖民地Taurus。尽管Nathan R Gunne及时赶到增援,Taurus还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放射性的星球,此后Taurus再也没有和Perfect X、Sonra IV并驾齐驱过。Aldrin则与地球彻底失去了联系。Nathan R Gunne通过穿插迂回的游击战争和改造者展开了长时间的作战,最终改造者从他们面前消失了。
随着太阳系跳跃门的毁灭,Nathan R Gunne和Dragonfyre以及其他飞船上的船员、Taurus等地外殖民地的幸存者,他们成了没有家的孩子。
新的历史
狼狈的幸存者们精疲力尽地来到了当年的殖民地之一——Sonra IV。在这里,他们定居了下来。
地球已经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家园,一个传说,一个失落的回忆。与其眷恋过去,不如放眼未来。幸存者们决定抹去自己的历史,将历史记录上与地球相关的记录全部删除。一个生理上和人类一模一样,但是法理上却是另一个种族的“种族”出现了。为了纪念Nathan R Gunne,他们自称“R Gunne”,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个名字渐渐演变成了“Argun”,随后又慢慢变成了“Argon”。而这颗围绕Sonra运行的第四颗行星也就定名为“Argon Prime”。地球历法也就此被抛弃,人们创建了一套新的计时系统——NT。定居Sonra IV的这一年也被定为NT0年。
新的生活还算平稳。Argon和卡拉克上的那些苦难中挣扎的人有些类似——都没有历史,但是又有不同——Argon继承了几乎全部先进的科技,并且继续将这些技术发扬光大。以Argon Prime为中心,Argon开始逐步扩展新的殖民地和星区,还找到了别的失落的地球殖民地Perfect X和Aldrin。最终,Argon形成了一个以行星邦为单位构成的联邦政府,是为“Argon联邦”。
Argon联邦采用联邦制和单一制复合制度、议会民主制,政府首脑为总理,任期四年,不可连任[8]。
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解释就是“年”。中文社区曾经就是否翻译游戏当中的时间单位投过票。在X Universe当中,时间单位是Sezura(约合1.7秒)、Mizura(60个Sezura、约102秒)、Stazura(60个Mizura、约102分钟)、Tazura(7个Stazura、约11.9小时)、Wozura(7个Tazura、约3.47天)、Mazura(7个Wozura、约24.3天)、Jazura(8个Mazura,约0.53年)。了解德语的应该能看出来这些时间单位是从德语衍生出来的(Jahr、Tag、Sekunden等等),但是又不是德语,而且事实上英文版使用的也是这套单位,显然Egosoft是想重新设定一套时间体系。这是由于我们的时间单位实际上是和太阳系锚定的。而Argon已经决定不再管太阳系了。在一个后面会提到的种族Teladi的帮助下,整个宇宙通行的计时系统是基于一系列脉冲星信号的,并且考虑到了相对论效应。所以理论上,不能用地球上、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年”、“月”来理解X Universe的时间单位,所以理论上这些时间单位不应当翻译。但是最终为Egosoft提供中文汉化的Deeptimes社区汉化组还是将单位翻译了过来,毕竟这些单位对不熟悉德语的玩家是不太友好的。
在《X3:地球人冲突》游戏中所处的时间点,Argon联邦总人口大约120亿,下辖39颗行星,其中有28颗直属Argon联邦。另外11颗则是隶属于另外两个(理论上的)加盟邦——Solara自由邦和Hatikvah自由联盟。
在联邦开始扩张的早期,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在跳跃门网络当中并不孤单。一些幽灵般的飞船在跳跃门网络中穿梭,只要遇到Argon的飞船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开火。Argon将这些飞船称为“Xenomorph”[9]。在太空当中互相交流的人们不喜欢多废话,很快“Xenomorph”这个词就被简化为一个后来令人闻之色变的称呼——Xenon。
除了Xenon,Argon在NT130年还和另一个种族相遇了。幸运的是这个种族没有Xenon那么疯狂,虽然最初还是打了几仗——可以理解,Xenon带来的压力不小,“首先开火”几乎成了Argon飞行员的共识,碰到非己方的飞船就以为是Xenon然后抢先就是一顿砰砰砰,但是最终双方实现了有效的交流,这个种族就是Paranid。

Paranid起源于Paranid Prime,这个星区在《X3》里就有,也是Paranid的首都。Paranid习惯于在干燥、高温的沙漠星球生活,他们会在沙漠星球上挖掘几十公里深的巨大洞穴然后生活在里面。Paranid最大的特点是有三个眼睛、身上的鳞甲有三种颜色,在日后的五个种族当中这也是独一份,而我们这个宇宙的空间维度有三个,因此Paranid自称是“唯一一个能看懂神圣三维”的种族。Paranid是卵生物种,所有的卵都会集中孵化。《X4》“撬动世界的杠杆”的Paranid任务当中需要开着喷气背包潜入的那个空间站就是一个特殊的孵化场。那个孵化场里孵化的就是教皇(Pontifex)。
Paranid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父系社会制度,教皇兼任最高宗教领导人和国家首脑。Paranid的宗教和数学有极为深刻的关系,而且极为推崇和数字“3”相关的东西,Paranid天生拥有极为高超的数学能力,此外,Paranid的身体还贼开挂——平均身高两米五,最重可以达到200公斤,力量极为惊人,可以说五大种族各出一个人单挑,其他四个在Paranid面前完全就是废物。更惊人的是Paranid极为强悍的生存能力。就算是他们的飞船被打爆,他们也能通过闭气、大幅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同时用身上的鳞甲抵御太空的极低温度,就算是不穿太空服他们也能在太空中漂40分钟不疼不痒,并且在1个小时内捞回来就死不了。但是超过1个小时还是会因为温度太低而被“冻死”。
所以Paranid刚刚遇到Argon的时候是相当轻视他们的。但是双方还是建立了一些经贸关系。
另一面,关于Xenon的接触报告也越来越多。NT160年,双方的冲突开始升级。Argon军方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Xenon的飞船似乎是无人驾驶的,它们似乎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让他们想起了改造者。此时距离第一次改造者战争才过去一百多年,Argon对改造者还有一定的记忆。但是他们很难相信Xenon和改造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他们认为改造者舰队已经被摧毁了。
时间继续在流逝。NT200年后,关于地球的集体记忆已经模糊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人和政府的观念相左,他们认为不应当忘却地球。Nathan R Gunne的曾孙女Nyana Gunne和她的丈夫Martinus Sandas成立了“地球真相基金会”,后来,为了纪年Nyana的家族,地球真相基金会更名为“The Gunners”,后来就演变成了“Goners”,和尚们登场了。
在Argon社会,婚姻制度是一种“合约制”。一对男女如果觉得可以在一起过日子,就可以签订婚姻合约,婚姻合约是有期限的,而且甚至我们可以猜测有违约处罚之类的条款——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因为现时地球上的婚姻制度如果抛开感情因素,本质上也确实是一种经济合约,不过是无定期的。Argon将这个设定给推进了一步,如果双方觉得过着没啥意思,到期就一拍两散,觉得彼此都挺好,就续约。而Nyana Gunne和Martinus Sandas可以说是伉俪情深而且有共同的人生目标,签了4年的合约,到期后没有任何犹豫就续约了。但是合约在又一个四年后宣告终止。并不是双方关系出现了裂痕,而是Nyana Gunne意外身亡。
导致Nyana Gunne死亡的事件是Argon联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NT216年,大批Xenon攻击了Argon的一个大型贸易中心“Antigone”,死伤极为惨重,而Nyana Gunne当时正好在空间站上。为了纪念这次袭击事件,Antigone所在的星区被命名为“Antigone Memorial”。Argon联邦立即组织对Xenon入侵的反击措施,第一次Xenon冲突开始了。
战争当中,Argon越来越觉得——Xenon——特么就是改造者啊!尽管经过数百年进化,任务目标偏移和进化算法的随机性让改造者已经面目全非,但是自我复制、AGI核心驱动、见到活物就杀的乖戾“性格”等等特性都和当年的改造者一模一样。尽管联邦海军绝对不是当年的USC废柴,但是要和这些冷酷凶残的机器作战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支持前线作战,联邦政府加大了盘剥力度,这导致了一些行星的不满而宣告独立。这就是Solara自由邦和Hatikvah自由联盟的成立。尽管Solara自由邦和Hatikvah自由联盟在理论上依然是Argon联邦的成员,但是实际上已经不怎么往来了。Solara自由邦后来甚至直接关闭了跳跃门,和联邦彻底断了联系。Solara自由邦的主要星区就是Aldrin——这帮人再次离群索居,直到地球人再次找上门来。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Argon取得了胜利。在这整个过程中,Paranid全程在吃瓜,对Argon的求援无动于衷。战争结束后,Argon和Paranid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不过双方也都不孤单,他们都找到了新朋友。
联盟与内战
Argon联邦在探索跳跃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水生种族,Argon管他们叫“Boron”。
写到这里大概有化学不错的读者忍不住了——Argon是氩,Boron是硼,Xenon是氙……这哪里是X Universe,这明明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嘛……但是如前所述,Argon、Xenon和化学元素都没什么关系,Boron也是一样,这个名字来自于古日语,是对Boron和平天性的一种恶意嘲讽。当然现实生活中Egosoft有没有什么恶趣味那就不好说了。
Boron是一个天性非常和平的种族——和平到了Argon忍不住对他们开嘲讽的地步。在整个CoP,Boron的人口数量是最多的,达到460亿,但是在整个Boron的种族史上,没有发生过哪怕最轻微的冲突。而这460亿Boron当中,有75%都生活在母星Nishala的海中。
Boron的政治体制非常有意思,是一种君主制与议会制民主制双轨运行,大致相当于英国,但是养柯基的老太太有实权,而且她竟然还能和发型大师鲍中堂和上下两院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群策群力、共同议政。
所以为什么X4里Boron群体消失呢?大概是在做X4的时候,Egosoft发现自己被这个“水生物种”的设定给坑了。X4和X3相比,玩家可以在空间站和飞船内自由走动,地球人类、新人类、三眼圣徒、狂战士和财迷小蜥蜴都是陆生物种,因此很自然,但是Boron是个异类——根据设定,Boron在星球上时生活在水中,而在Boron的飞船和空间站中则充满了一种水的替代液体(比水密度低,方便上天),Boron就在里面游来游去,这就意味着Egosoft需要为Boron的飞船和空间站单独做一套充水的内景和游动的动作,在充水场景和不充水场景之间的切换也需要仔细考量。而Egosoft众所周知是个很小的工作室,搞这么细致实在是勉为其难,于是,整个X4里只剩一个Boron,就在玩家的科学实验室里当吉祥物。
虽然Boron看起来很呆萌(Boso Ta附带傲娇+碎嘴),但是,Boron的技术水平非常高,甚至在人类之上。5万年前,一群自称“协助者”的高科技文明降临Nishala,他们无私地向Boron传授了各种超前的科技,这使得Boron一跃进入高技术文明时代,并且很快发展出了太空科技。“协助者”则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悄悄离开了Nishala。这个“协助者”究竟是谁无人知晓,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并非Ancients或者Sohnen,或者任何已知出现在X Universe当中的种族。
所以Boron这个种族非常有意思,他们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任何与“冲突”、“战争”相关的概念,这导致他们的飞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裸奔——没有安装任何武器。幸亏他们碰到的第一个外星种族是Argon,Argon很能打但是也讲道理,也没那么法西斯主义,他们和Boron签署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建立了“基础行会”,奠定了日后数百年Argon和Boron之间极为紧密的联系。
但是并非所有种族都讲道理。很快Boron就遇到了另一支异族舰队。Boron派了一架飞机上前示好,但是对方将其解读为“挑衅”,当场将所有的Boron全部打爆,然后向Boron发起全面进攻,最后一路平推到了Boron的老家Kingdom End的家门口。
这场战争——不对,应该是太空霸凌——的另一方,就是人均狂战士的Split。
Split的母星叫Hodie,外观看起来与人类有些相似,但是,他们的生理构造与人类完全不同,他们的DNA螺旋方向与人类是相反的,所以Split和人类之间存在基本上的生理不兼容。另外,Split的社会风格是极度狂躁好战,甚至整个Split语言当中绝大多数词汇都是侮辱、恐吓的意义。在Split看来,除了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其他任何“东西”都是危险的——这种恐惧是刻在Split的DNA里面的。在Hodie,Split虽然成为了统治物种,但是Hodie上还有数不清的掠食者,Split面对这些捕食者的时候,依然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此,Split的社会结构并不统一,他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了一个个“氏族”,在各个氏族之上,有一个最强的氏族会主导形成一个比较松散的氏族联盟,最强氏族的领袖就会成为这个联盟的大酋长。在X3的时间线,Split最强的氏族是Rhonkar氏族,但是在X4的时间点,主导Split旧秩序的是Zyarth氏族,而与旧秩序对立的则是试图打破Split大氏族赢家通吃游戏规则的小氏族构成的自由氏族联盟。玩家可以通过“撬动世界的杠杆”来决定X4宇宙中的Split是回归旧秩序、走向新秩序,或者让一个新的势力登上前台。
这个新势力就是CAB——抑制者联盟。虽然这个势力很年轻,但是“抑制者”却很古老,她们又是谁?
这得追溯到Split第一任大酋长——Ghus t’Gllt。他发现女性Split对男性Split与生俱来的狂躁好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于是传说中是他下令全体Split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样才让Split的内战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减轻,氏族联盟也得以形成,Ghus t’Gllt也顺势当上了第一个大酋长。但是大酋长时刻得提防其他氏族的挑战,一旦其他氏族证明了当家氏族不再是最强的,Split也就改朝换代了。到X3的时代,t’Gllt氏族早已消失,足见Split氏族内部的竞争有多激烈。
对于深邃的太空,Split也有一种发自本能的恐惧,因此,他们一直没有发展太空技术,直到他们掌握了核技术。可想而知,核能在Split手里会怎么使用——和人类一样,首先用于核武器。不过人类在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后,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恐怖威慑下的和平,而Split就简单多了——和某位军人出身的政客的思维一样,当成常规武器到处丢[10]。很快,整个Hodie表面就变成了《辐射》的取景地。
已经不再适宜生存的Hodie显然无法作为家园了,Split被迫紧急开发了航天技术,他们抛弃了Hodie,开始在跳跃门网络里殖民。然后遇到了一脸天真的Boron。
理所应当地,Boron喊了救命。Argon在被Paranid放了鸽子后也意识到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盟友的重要性,也理所应当地赶来救场。这时候,Argon联邦海军刚刚杀完Xenon,士气、技战术、指挥、军工科技都还在线,Split虽然人均狂战士,但是在和Argon联邦海军这帮训练有素的职业打手对阵的时候还是很吃亏的。很快,局势就倒向了基础行会这边。Argon帮助Boron王国夺回了大部领土,并且Argon和Boron都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Argon的帮助下,Boron开始开发军工科技,Boron本身很高水平的科技树的加持下,Boron海军也很快具备了相当的战斗力。
这场战争被称为“Boron战役”,但是Argon发现这场战役并没有自己对Split那么单纯,他们在对方的阵线中竟然发现了Paranid飞船!
原来Paranid和Split也互相遇上了,一个自认看透神圣三维,一个狂战士,自然撕了几顿,但是打了几仗之后双方竟然勾搭上了,互相之间开始做生意,组成了“利润行会”,这让Argon浑身不爽——见死不救就算了,欺负小朋友倒这么积极,还敢和我对线,这导致Argon和Paranid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基础行会和利润行会之间的冲突不断。
这时候,第五个种族出现了。
Teladi长得和蜥蜴差不多,《X4》里也能看到活的Teladi,造型和说话的语气都非常喜感。但是他们看似弱鸡,却异常腹黑。
Teladi起源于Ianamus Zura的沼泽之中。在一次跳跃门重配置的时候,和Argon一样,外殖民地被切断了。但是和Argon不一样的是Teladi并没有选择重新来过,而是不断地追寻Ianamus Zura在何方。在这个过程中,Ianamus Zura渐渐地被描述成了一个天堂般的地方。这更使得在外漂泊的Teladi对自己的母星无限向往。
然后Ianamus Zura又连上了。无数Teladi蜂拥而至,但是吧,这和在网上吹牛的定律是一样的——吹得越狠,脸被拍得越狠。回到Ianamus Zura的Teladi们发现……不过如此嘛。Teladi的集体幻想就此破灭。幻想破灭的Teladi变得无比现实,他们的蜥蜴生信条就变成了赚钱、赚钱、赚钱。而Teladi天生就有极强的商业才能。整个Teladi外殖民地的社会组织都是按照公司来组织的,叫Teladi Company,最高领导人叫“CEO”。
当然,Ianamus Zura本来居住的Teladi还是挺正常的,没有这么利欲熏心。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别人眼中的“非典型Teladi”——著名富二代、探险家Nopileos。
不过当时Ianamus Zura还在被隔离中,X Universe里这帮Teladi生意人一看两边打生打死,这是商机啊!于是Teladi在里面左右逢源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有一天Teladi的高层想到了第五层——如果双方不打了呢?
和平的环境会带来更稳定的市场,更有利于Teladi赚钱,而且在和平谈判的过程中Teladi甚至可以谋取更长期、更大的利益。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Teladi的主导下,基础行会和利润行会握手言和,而Teladi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Teladi的货币系统“Credit”成为新联盟的通用货币系统,这其中的利益那就海了去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参考美元和美国。Teladi这就等于手里有了一个合法的印钞机。
除了Credit系统,Teladi还补充了NT历法系统,加入了一系列脉冲星信号和修正了相对论效应,形成了全种族统一的一套计时和历法系统。NT328年,基础行会和利润行会休战,一个新的联盟建立了。
这个新的联盟就是行星联合会(Community of Planets,CoP),或者按照后来地球人的叫法,Commonwealth[11]。
顺便提一下,在宇宙的某处,其实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种族。他们和Boron一样生活在水中。他们长度可达50米、重300吨,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但是他们比Boron更爱好和平。他们叫Wenendra。在Boron语言中,这是一种在Nishala早已灭绝的鲸类生物。Boron有感于自己面对Split的遭遇,决定将Wenendra牢牢保护起来。他们在哪里甚至于他们的存在都是Boron王国的最高机密。
意外的访客
CoP成立之后,这个社区就安定了下来,大家一心一意开开心心地做生意捞钱,Xenon撤退了,虽然大家都清楚它们还会卷土重来,但是至少几个世纪里倒也算太平无事。
除了Goner,Argon的集体记忆里已经没有了地球,天下平静。
打破平静的是NT742一条奇怪的飞船突然出现在了Teladi所属星区的的一个跳跃门附近。这条飞船不属于CoP的任何一方势力。而且尽管它出现在跳跃门附近,但是它却并不是沿着跳跃门网络航行的。

他叫Kyle Brennan,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在好几个世纪当中,太阳系在封闭中发展。人类毕竟还是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的种族,几百年间,人类实现了太阳系殖民,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奥尔特云当中。跳跃门已经被毁了,人类也无意发展这个带有很糟糕回忆的技术,在太阳系内的快速航行使用的是一种叫“轨道加速器”的东西。但是轨道加速器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在一个行星系统里使用尚可接受,想要用它跨越星际空间不太可能。于是,地球人想出了一套非常新颖的技术方案——让飞船自己具备跳跃能力。这就是我们在X3当中很熟悉的跳跃引擎(Jump Engine)的雏形。
为了测试跳跃引擎,USC建造了一条小飞船,名字很简单——X(是eXperimental Shuttle的简称)。X上搭载了实验性的跳跃引擎,驾驶员是久经沙场的Kyle Brennan。但是毕竟是实验性的玩意儿,跳跃引擎很喜闻乐见地失控了,将Kyle Brennan丢到了未知的星域。
Kyle的位置是Teladi公司所属的Seize Well,经过一番颠沛流离,Kyle来到了Argon的“母星”——Argon Prime。对于他来自“地球”的说法,Argon几乎没人相信。那是一个只存在于飘渺传说中的名字。
Kyle失踪后,有一个女人无比担心,她叫Elena Kho。根据记载,Elena Kho有可能出生于天津,从“Kho”这个姓看,对应的中文姓氏应该是郭[12]。
Elena在完成学业后不久就加入了USC。她在一次针对非法AGI研究站的突袭当中划到了Kyle Brennan指挥的部队。很快,Elena就和Kyle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后,Elena又来到了Kyle指挥的舰上服役。他们的合作极为高效,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任务,USC的同僚们都叫他们“比翼鸟”。虽然有11年的年龄差距,爱情还是开始萌芽。但是最终,他们决定理性评估是否应该在一起。
此后,Kyle找到了女友,Elena则转到了其他的项目,离开了Kyle。就在这时候,Kyle在测试意外中失踪了。
Elena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性,她立即站了出来,驾驶另外一条装备了试验性跳跃引擎的飞船“月之舟”(Getsu Fune)出发寻找Kyle。然后再次喜闻乐见地,飞船也失控跳到了CoP。
在Argon Prime的重逢是喜忧参半的。好朋友再次见面,但是地球却再也回不去了。Kyle和Elena都在CoP定居了下来。两人各自组建了家庭。Kyle Brennan和Goner修女Ninu Gardna结婚,并生下了儿子Julian Brennan,也就是《X3:重聚》主线剧情玩家扮演的角色。Elena Kho则和Ranom Thebes结婚,生下了女儿Saya Kho。就是《X3:重聚》一直协助Julian Brennan的女主角。
来到CoP之后,CoP众人开写轮眼康了康X和Getsu Fune,才发现太阳系虽然封闭,但是技术是真的牛批。跳跃引擎这种黑科技就不说了,X上的常规脉冲推进器也是极为先进的玩意儿。Kyle成立了TerraCorp,继续开发、销售这些先进的地球科技。所以现在能理解为什么X3里想要买跳跃引擎,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直奔Home of Light找TerraCorp买了吧。
新威胁
在宇宙的深渊中,一些——物体——,嗅到了来自地球的信号。Xenon倾巢而出,疯狂搜索X。所以前面所说的Kyle到达Argon Prime的路程绝对不平坦。在这个过程中,Goner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当然,让他们最兴奋的还是地球存在的坚实证据。
在Kyle和Elena到达Argon Prime后,Xenon对整个CoP发动了全面攻击。第二次Xenon冲突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Elena和Kyle充分利用了技术上的优势,很快就平息了这一冲突。Kyle和Elena也因此被称为CoP的英雄。和惨烈的第一次Xenon冲突相比,第二次Xenon冲突显得非常平静,甚至有评语说它“在开始之前就结束了”。
而随着X和Getsu Fune的失踪,引起了地球和外太阳系政府(GEOSS)的警觉。他们意识到黑暗的宇宙深渊依然存在,有必要对这颗独一无二的蓝色星球加上最强大的保卫措施。这道终极防线就是Torus AEternal。
这是一个环绕地球一圈、距离地面500km的超级空间站,兼具居住、防卫、空间实验等等多种功能。GEOSS也大幅改组自己的军事力量,USC全面换装,专门针对非法AGI研究的特种部队——ATF(AGI Task Force)也成立了。此前USC装备的飞船有些类似Aldrin用的那些玩意,看着就很破旧,而新的USC飞船性能则更强,而ATF的装备更是极为变态。在《X3:地球人冲突》中,ATF的旗舰“Valhalla”堪称超级战斗堡垒。在这样的保卫之下,GEOSS认为地球人应该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而在CoP,刚刚平息第二次Xenon冲突的CoP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的崛起。事情呢是这样子的。Argon发现一个Goner和尚Ion在搞一些非法活动,于是让一个小屁孩去调查前因后果。这个小屁孩就是Julian Brennan。
Julian Brennan的童年不算如意。Kyle Brennan和Ninu Gardna这俩人其实并不在一个频道上,因此在Julian出生后,Kyle和Ninu的婚姻合约也就没有续约。Julian跟着母亲过。这样的家庭生活比较艰难,最终他们流落到了Yaki的总部,在那里落脚。
Yaki——基本上是一个犯罪组织。和一盘散沙的海盗相比,Yaki更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在几个星区里站稳了脚跟。在X3当中从Paranid Prime出来往大致西南方向走就能进入Yaki的地盘。但是追根到底Yaki还是个犯罪组织。在这样的环境下,Julian很快就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偷盗飞船、武装抢劫等等。最终在一次试图盗窃飞船的过程中,Julian被警卫逮捕蹲了监狱。
幸亏Argon海军将领Ban Danna和Julian他爹Kyle Brennan关系很不错,而当时正好Argon需要一个人以非官方的身份去调查Ion搞的事情,于是Ban Danna将Julian Brennan捞了出来,让他戴罪立功。
和Julian相比,Saya Kho的童年生活就正常多了,双方家长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也开始紧密地合作,调查Ion在搞什么事情。经过调查,Julian和Saya发现Ion在盗掘一种矿物Nividium,Nividium是制造一种名叫“Seed”(种子)的重要材料,而Seed又是干啥的呢?
制造跳跃门。而且Ion只是傀儡,真正操作这件事情的是Paranid。而碍于Paranid和Argon的外交关系,Julian只能以非官方身份活动。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处于昏迷状态的Kyle Brennan突然醒了,然后偷了一条名为Morning Star的飞船跑掉了。对于Argon来说这就是叛逃。
但是这些都只是小事,挖掘Nividium触动了一个种族的神经——Kha’ak。
Kha’ak是Split语言中的一种传说生物,它会寄生在小孩的身上,然后慢慢吃出一条出路,给宿主造成极大的痛苦[13]。
Kha’ak是一种蜂巢智能生物,一群Kha’ak有一个母巢,皇后控制着整个Kha’ak群体的活动。由于这种特殊的特性,Kha’ak和CoP种族是无法正常交流的,因此理论上应当被隔离开。但是Ancients没想到Kha’ak天生就会利用Nividium,而且利用的方法极为天才——无焦点跳跃技术。
传统的跳跃引擎需要一个“Seed”发出的量子信号作为跳跃引擎的目的地,这也是为什么X和Getsu Fune意外跳到CoP的出口位置都是在跳跃门附近,玩过X3的也都知道使用跳跃引擎的话目的地必须得是跳跃门或者跳跃信标,因为只有跳跃门和跳跃信标里有Seed可以发出对应的量子信号。Kha’ak的无焦点跳跃技术就不用,可以跳出到任意位置。这就意味着Kha’ak可以完全不鸟Ancients设下的限制,Kha’ak就此进入了CoP的疆域。而且由于Nividium对Kha’ak的重要意义,Paranid盗掘Nividium很快就引起了Kha’ak的疯狂报复,但是Kha’ak分不清Paranid和Argon,他们跑到Argon的地盘大开杀戒,就在President’s End星区。所以为什么在X3里经过这个星区的时候发现这里全都是残骸,没有一个正常运行的空间站,就是被Kha’ak血洗的结果。
半官方性质的Mod XTM对Kha’ak的故事做了扩充,第一个接触Kha’ak的就是这个名字的来源——Split。Cho氏族也发现了一个富含Nividium的星区,大喜过望开始挖,结果Kha’ak蜂拥而来将整个星区摧毁,并且将这个星区的跳跃门和Kha’ak的星区连上了。《地球人冲突》当中实际上借用了不少XTM的概念。
这里《X4》的时间线也和《X3》重聚的故事有了冲突,X4的时间线包括《X百科全书》里写的是Kyle Brennan被Kha’ak看上了,绑架了他让他驾驶Kha’ak M0战舰。而《X3:重聚》则是Kyle Brennan将新造的跳跃门指向了地球,先跳了过去和地球人打招呼叫救兵。但是不管是哪个都有一个地方说不清:跳跃门得一对一对地工作,太阳系这时候早就没有跳跃门了(《X3:地球人冲突》的开场动画),而且从后来地球人那种排外的态度看,地球人大概也不会重新造自己的跳跃门,所以地球那一端的跳跃门是哪里来的这就解释不清了。Egosoft没有把这个漏洞圆上。
Kha’ak冲突的最后就是Kha’ak和Argon舰队在新建跳跃门的所在地——Heretic’s End大打出手。源源不断的Kha’ak几乎将Argon舰队全部消灭。就在这个时候,Heretic’s End跳跃门激活,强大无比的地球舰队出现在Heretic’s End星区,消灭了所有的Kha’ak。
地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眼前的事实,Argon很热情地向和自己同根同源的兄弟发出了加入CoP的邀请。但是GEOSS[14]却冷冰冰地拒绝了这一邀请,而且在舰队返回地球之前丢下一句话:任何未经授权进入太阳系的飞船都将被击毁。
Kyle Brennan此后一直致力于提升Argon和地球人之间的外交关系,但是收效甚微。Elena和Saya则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太阳系,母女俩一直居住在阋神星。
从冷战到热战
GEOSS的冷漠不是没有理由的。
虽然GEOSS只是在太阳系内发展,但是GEOSS的技术实力超出CoP不少,跳跃引擎已经先人一步,M/AM引擎[15]等关键技术都是GEOSS更加先进。
而在对AGI技术的态度上,双方更是存在着基本的分歧。虽然双方都经历过改造者/Xenon的攻击,但是第一次改造者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Argon经历的两次Xenon冲突,于是,GEOSS对AGI的态度极为严厉——任何未经许可进行的AGI方面的研究均属于严重违法行为。ATF就是专门设立用于取缔非法AGI研究和应对潜在AGI威胁的特种部队。而Argon由于删除了包括第一次改造者战争在内的地球历史,他们反倒没有这么多的历史包袱,CoP对AGI的态度比较开明。这就成了双方日后开战的导火索。
GEOSS和CoP开始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互相有一定的交流,同时又抱有极深的戒备。这一冷战时期就是《X3》第二部作品的副标题——地球人冲突。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一个消失许久的人再次出现——Marteen Winters。
Marteen Winters在盗取TF/CPU #deff之后,在上面为自己修建了一个冷冻仓,这使得他活过了漫长的时间。9个多世纪后,Jonferson和Nehla的考察队发现了#deff,并且在上面找到了Marteen Winters。但愿你们还能记得这位第三改造者舰队的首席科学家、改造者计划死硬派支持者和曾经的地球政府恨得咬牙切齿的世纪大盗。
Marteen Winters希望游说Argon让他们重启改造者计划,但是Argon对此并不感兴趣。失望的Marteen Winters于是就投靠了Beryll公司(绿宝石公司),而绿宝石背后的大老板正是Yaki。透过Marteen Winters,Yaki取得了很多改造者——或者说Xenon的技术资料。对于CoP的所有政府来说,这都是铁打的违法行为。
但是问题就在于,与GEOSS对垒的时候,Argon发现自己真的力不从心。除了内部的政治压力,GEOSS也显得相当不友好。NT774年,GEOSS通过了反AGI法案,要求CoP不得向太阳系输入任何带有AGI的装置。但是问题在于AGI已经在Argon的飞船上广泛部署,后果就是GEOSS在双方边境部署了大量舰队,并授权ATF检查任何飞船上是否搭载了AGI。更让Argon无法容忍的是,GEOSS开始在CoP发展情报网,不论是刚正面还是玩阴的,GEOSS都占据上风,Argon手里的王炸就只有Marteen Winters和他手上的改造者技术。
传言Winters开始在太阳系活动,于是Argon也将情报网络的触手伸到了太阳系。当然,传言是真的,在Beryll的支持下,Marteen Winters真的在太阳系搞事情。在X3TC的Terran Defender主线开局不久,就能遇到改造者通过跳跃信标入侵太阳系的事件。追踪下来可以看到跳跃信标的旁边有一艘Argon Nova,那就是Beryll的飞船。CE2946年,Beryll和Marteen Winters操纵大量改造者单位入侵太阳系,第二次改造者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一些CoP的人士为协助GEOSS击退AGI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就有Paranid(Tebathimanckatt)、Teladi(Nopileos),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CE2948年,Elena Kho驾驶飞船,将大量改造者引去了通往黑洞的跳跃门,用自己的生命终结了第二次改造者战争。
但是他们的贡献并没有能够缓解Argon与GEOSS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讽刺的是,Argon联邦在太阳系发展的间谍当中就有Elena Kho的女儿,Saya Kho。
Kha’ak冲突结束后,Julian Brennan加入了Argon联邦海军,算是和自己的糟糕过去一刀两断。他也参与了针对Yaki的军事行动,但是,由于母亲Ninu Gardna还在Yaki的地盘,他更多地使用自己父亲的姓来示人,而非以前和母亲在一起时常用的Julian Gardna这个称呼,并且他从不参与靠近母亲所在位置的行动。
Saya Kho和母亲Elena回到太阳系之前就已经加入了Argon联邦密勤,在阋神星的平静生活背后,Saya Kho为Argon联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她的行动极为缜密,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知道。
Saya非常担心Argon和地球人之间爆发热战后Argon会战败,而且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清晰——热战一定会爆发。那么这样的话就干脆削弱地球人的实力,让Argon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至少是均势。
同样是在地球年2948年,Saya Kho和同为Argon密勤的丈夫Sherman Hiatu潜入地球上空的巨型环形空间站Torus,在一些关键部位安置了炸药并引爆。炸药摧毁了部分关键结构。爆炸并没有杀死很多人,而是激活了Torus的紧急分离协议,Torus各段的连接被松开,各段自封闭,并开始从500公里高度向上漂移,里面的人都得以保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Saya在爆炸点附近且拒绝穿上宇航服,被卷入太空而死。
对于这一行动,Saya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对地球人和Argon,她都有非常深刻的感情:自己是地球人、自己的母亲是地球人、自己的母亲甚至为地球人献出了生命,但是她又在Argon长大、和很多Argon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自己的身份是Argon的情报人员。所以为什么在《X3:阿尔比恩序曲》的开场动画里给了Saya流泪的特写,就是表达这种极为矛盾的心态。也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中她选择了死。
地球的终极防线没了。这也导致地球人和Argon——生理上完全同源的两个种族进入了热战。
这就是《X3:阿尔比恩序曲》的主要背景。有没有好事呢?还是有的。
一群拳头痒痒的Split联合CoP所有种族,发动了大规模的联合军事行动——Final Fury。他们的目标就是Kha’ak。当然,各位《X3:地球人冲突》玩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和战争英雄。最终在一个非常诡异、似乎已经被Kha’ak同化、背景全是六边形的星区当中,联合舰队摧毁了Kha’ak母巢,大获全胜。因此在《阿尔比恩序曲》当中,玩家再也没遇到过这些打飞船从不跑偏令人蛋疼无比的虫子。几个Kha’ak星区也被抹除。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Final Fury只是干掉了CoP境内活动的Kha’ak,Kha’ak并没有被根除,而Ancients的跳跃门网络机制也根本就拦不住Kha’ak,所以在《X4:基石》当中,Kha’ak又冒出来了,而且这次更过分,Kha’ak的空间站竟然打不烂。这就不知道是什么蛋疼设定了。幸亏Kha’ak这次最多只出现了Hive Guard,而没有Corvette以上的强力舰船。
防火带
The supernova changed everything.
第二次改造者战争是改造者活动的又一次高峰。但是随后在NT780年,一些奇怪的现象开始出现——某些跳跃门开始变得不稳定。两年后,所有的跳跃门同时停止了工作。这就意味着高度依赖跳跃门网络进行贸易的CoP宣告解体。
关于跳跃门网络的关闭有一种说法——一次超新星爆发后,跳跃门网络就GG了。这当然不可能,有能力关闭跳跃门网络的只有一个——Ancients。
Ancients意识到了AGI的巨大威胁——他们的进化速度太快了!一个碳基文明从〇到I、从I到II,需要花费上万年乃至十几万年的漫长时间,但是AGI无时不刻不在飞速进行算法的演化,而且由于Xenon对碳基生命的敌意,这使得他们成了所有碳基生命的巨大敌人。
那么,将所有的Xenon都轰死呢?以Sohnen的实力,这很简单。但是在Ancients看来,Xenon已经算是一种“生命”了,和Sohnen一样。因此,Ancients启动的措施是隔离,而非消灭。而由于Xenon已经渗透到了X Universe的各处,只能将所有的跳跃门全部关闭。这一措施有点类似于森林火灾的时候预先烧出一条隔离带,这一时期也就被称为“防火带”(Firebreak)时期。而CoP则更愿意叫它“黑暗时期”。
尽管暴力冲突消失了,Xenon和Kha’ak也不再骚扰,Argon和地球人互相之间看不见对方也打不起来,但是依然有无数的生命在这一时期灰飞烟灭。在数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星区极度依赖跳跃门网络周转物资,来保证农业、工业、矿业等行业的生产资料与居民生活物资的平衡,跳跃门网络的停摆意味着一些矿业星区会陷入到没有饭吃的境地,而一些农业星区则会因为能源和补充工业物资的停摆,空间农业生产也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数千万乃至数亿人在这一时期死亡。
Ancients看似冷酷无情,但是Ancients一直是依赖于充分的信息和绝对理性决策活到今天的。他们永远不会因为病痛而号哭的Argon儿童和变成饿殍的地球矿工而停止存在之云中的量子计算——这些生命都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最终的目标则是寻找遏制Xenon过度繁殖和进化的方法。如果稍有迟疑,Xenon就会在两个银河系自转周期(5亿年)内占据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和M13星系95%的空间,那时候,碳基生命体将再无立锥之地。——I型的虫子创造的东西,让神也无可奈何。更让神无可奈何的是自己的信条。
在防火带时期,Jonferco公司开发的高速公路系统成了各个星区维持内部物资周转的唯一方法。这一技术是在跳跃门关闭前于Albion星区开发出来的。而曾经的传说中的飞船——Pride of Albion几经易主,最后被恶作剧般地改名为“Albion Skunk”,抛弃在Albion星区的一个角落,然后被一个捡垃圾(大谷廉)的捡了起来,这就是《X:重生》的剧情。

X Rebirth只是讲述了X Universe当中的一个小角落的故事,在那里,大谷廉发现一个跳跃门突然激活了,正在逃避PMC追捕的他一头飞了进去,来到了DeVries星区,遇到了一群地球矿工建立的Cantera共和国。
在主要的星区当中,人们也在为生存努力。
Boron建造了巨大的飞船Nishala,让一代代Boron在其中繁衍生息,他们计划用若干代的时间,采用常规推进方式让这艘飞船飞到存在之云,请求Ancients重开跳跃门。
然后这条飞船被Split发现,并且手欠地击沉了。
位于Sacred Relic的Paranid依托于自己天才的数学能力,硬是从很有限的数据当中算出了其他政权首都的位置,然后向目标位置发射了高亚光速信使无人机。NT801年,无人机到达了Boron王国首都Kingdom End和Argon联邦首都Argon Prime。在日后的几十年,高亚光速信使无人机成为了各个种族之间通讯的唯一手段。这一特殊的联盟被称为“约言联盟”(Alliance of Word)。

NT803年,约言联盟注意到Sacred Relic的跳跃门激活了,但是连上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星区,这个星区后来被命名为Pious Mists(虔诚之雾)。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重新启动的跳跃门(尽管事实上第一个看到跳跃门重开的应该是大谷廉)。
到NT820年,大量的跳跃门都已经重新上线并且稳定运行,飞船可以安全通过其中。一些熟悉的星区——Argon Prime、Ianamus Zura、Black Hole Sun和Getsu Fune等等,都回到了这个系统当中。但是也有很多陌生荒芜的星区等待人们去开发。X宇宙和以往的样子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X宇宙。除了地图的变化,各个种族的政权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跳跃门的断连,很多地区由于与主体政权的长期切割而形成了地区自治的状况——X Rebirth当中的PMC就属于这种割据一方占山为王的情况。再如Antigone星区,虽然和Argon Prime距离并不算远,但是跳跃门一断,也便咫尺天涯。Antigone地区于是成立了自治性质的Antigone共和国。跳跃门上线后,Antigone共和国与Argon联邦之间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与经济合作,但是Antigone共和国对回归Argon联邦则持保留态度。Argon的情况还算好,Paranid和Split分裂后更是展开了内战。Paranid在约言联盟内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约言联盟早已成为了国际主义组织,各种族都在此和平共处。而其他的Paranid则不那么安定——他们分裂成了Paranid神界和教皇圣教团(HOP),都自诩Paranid教义正统,互相之间开始内战。Split的小氏族组成了自由氏族联盟(FRF),试图建立一个脱离大氏族欺压的新秩序,而以Zyarth氏族为首的旧秩序则对FRF展开了打压,而暗中抑制者联盟(CAB)又开始崛起。总之很乱。
即将到来的Cradle of Humanity当中也带来了两个地球人势力。其中一个可以很确定的就是太阳系的GEOSS,那么另一个呢?目前Egosoft还没有公布相关的信息,猜测也很多,我个人的猜测——有可能就是X Rebirth当中的Cantera共和国。他们和Antigone一样,也是被隔绝的一帮人。和Split、Paranid一样,Cantera与GEOSS也有理念上的分歧。在跳跃门断连的时候,GEOSS与CoP依然处于战争状态[16],但是经历过惨重的断连后的大饥荒之后,Cantera共和国与Argon(实际上是PMC)来的大谷廉并没有持敌视态度。
这个谜题恐怕得3月16日才能揭开了。
有能力重开跳跃门的当然是Ancients。至于Ancients为什么决定重新开放跳跃门,我个人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一个时间点未能确定的事件——#efaa
的觉醒。
在漫长的时间中,TF/CPU #efaa
的算法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复杂度极高的程度,最终,它进化出了“自我意识”。也就是在这种“自我意识”的作用下,#efaa
跳出了疯狂的循环,并且带着理智、清醒的头脑,开始探索新的领域——然后被玩家给叫了回去。在#efaa
在帮助TF/CPU #deca
跳出程序死锁之后,它继续踏上了前往未知深空的航程。终于,它飞到了一个庞大的超结构的面前。
这里就是Ancients的所在——存在之云。
在存在之云,Ancients将#efaa
和大量改造者单位虚拟化,这对于Ancients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研究Xenon和改造者的设计范式与进化模式。虽然重开跳跃门后依然有Xenon的存在,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Ancients已经找到了应对Xenon的方法了。
不会终结之书
X Encyclopedia的结构是活页式的。作者表示这部百科的内容会随着Egosoft的游戏内容不断增删改,事实上,在X Encyclopedia上一版当中只浮光掠影地提到了《X:重生》的防火带时期,本文最后的跳跃门重连后的时代则是《X4:基石》当中提到的新内容。如果Egosoft能将X Universe打造成一个老字号的话,可以说X Encyclopedia是一部不会终结的百科。
每一部X,对应的都是这历史当中的一个时代。玩家可能会参与到主线的故事当中,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些故事只是构成舞台的一个支柱、一个布景。玩家在这个舞台上更多地只是做着自己的日常、向自己设定的、可以达到的目标逐渐推进,而不必过问这个舞台是怎么搭建的。
只是如果了解了这个舞台背后的一些故事的话,再看到“月之舟”、“晨星”、“Nopileo之财富”这些地名的时候,便能够想起它们所对应的一些或悲壮或惊险或有些二批的故事和生物来,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游戏体验。这样的话,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Reference
- X4: Cradle of Humanity on Steam[↩]
- 深度时空:X百科全书中文版[↩]
- 室女座星系团(Virgo Cluster)是距离银河系19Mpc的一个大型星系团,包含2500多个星系,中心是巨椭圆星系M87。[↩]
- 1950年,恩里科·费米在一次非正式讨论中提出了“费米悖论”:银河系这么大,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恒星和更多出一个数量级的行星,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任何地外文明存在的证据,比如飞船?探测器?别说这些了,我们甚至连他们的电磁信号都探测不到(“大沉默问题”)。人类有此发问,原因是发射深空探测器和往外太空广播电磁信号这种事情人类都干过(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向M13星团广播信息)。[↩]
- 这里有一个矛盾:《X4》时间轴里写的是人工改造一颗行星耗时是“几十年”。但是我个人认为几十年的时间不够长,相较于切换到AGI改造者带来的额外风险和争议来说不是一个不可承受的时间成本。如果是为了节省成百上千年的改造时间的话,冒一定的风险和争议使用更激进的技术方案更合理一些。[↩]
-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冯·诺依曼还和另一个冯·诺依曼结构有关,又名普林斯顿结构,指的是具备二进制、数据存储与指令存储合并、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计算机,目前我们所有的常见计算机都遵从冯·诺依曼结构。[↩]
- 玛士撒拉:《圣经:创世纪》人物,亚当的七世孙,传说活了969岁。[↩]
- 对比一下现实中的德国政治制度,德国为联邦制、议会民主制,政府首脑为总理,任期四年,没有连任限制。[↩]
- 异形的正式种族名称就叫“Xenomorph XX121”,这个词的意思是“异种”,很有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
- 嗯,不点名地说,艾森豪威尔。[↩]
- 在现实生活中,Commonwealth一般指拥有共同利益目标的主权实体集合,如英联邦、独联体等。[↩]
- 小黑胖子:不要用伦理哏找包袱。[↩]
- 地球上有一种生物和这个习性倒是一毛一样:人肤蝇。[↩]
- Government of Earth and Outer Solar System,地球与外太阳系政府,此时为控制太阳系的人类政权的名字。[↩]
- 物质/反物质引擎,一种极为高效的常规推进器,效率和功率比传统的等离子推进器都要高出很多。[↩]
- 大谷廉与Cantera共和国代表见面没说两句,Cantera共和国代表就说:“理论上我们还在战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