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9

3 月

不止是币

  • By IanGoo

怨念

从2020年末开始,各路怀揣钞票想要升级电脑的臭打游戏的就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抑郁——原本说好价格五千多的RTX3080竟然价格一路飙升到了一万多,而且还很难买到,逼得3080的潜在买主开始考虑心一横上3090,再一看3090已经快两万了。这还买个蛋!GTX1060战未来[1]

除了因为疫情而导致了全球性的产能不足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凭着2016年末的经验就应该想到了,一查,果不其然,十年以来最大的矿潮来了。

2017年,加密货币的市值暴涨,导致当时的GTX10显卡一卡难求,而更适合“挖矿”的AMD RX5xx系列几乎全部断货,我是很幸运地提前摸到了一块GTX1080,算是躲过了这一波,奈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正准备跑步进入RTX时代呢,迎面撞上疫情+矿潮双重Debuff,估计我这块GTX1080还得顶着滋滋作响的电感和嗡嗡不停的水泵再混上个一年半载。皮衣刀客黄老爷和禅意致胜苏大妈倒是做着稳赚不赔的生意,nVidia 2020年第三季度利润上涨49%[2],第四季度上涨53%[3]。就这样他还在做着CMP这种又当又立、硬件玩家和矿工都不喜欢的XX玩意儿。顺便猜测一下,今年管理服务部的工作站采购应该被宰得不轻。

所以还能说什么呢,Fuck nVidia就对了

但是归根到底,这次加密货币的波动的根源其实还是疫情,因为疫情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危机,而美联储这个全球印钞机干脆老脸一扔开始狂印绿纸,这样的货币大放水下,作为全球实际法币的美元信誉开始打折,法币打折,就逼着人们考虑避险货币了。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货币就是金银贵金属,但是现在是数字时代了,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于是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将手中的法币换成了加密货币,被这轮大放水浇灌成全球首富的Elon Musk更是尤为高调,Tesla也一举花费15亿美元购入比特币,一举将比特币的市值推高到了44000美元[4]

可是为什么矿潮会导致我们这帮臭打游戏的买不到显卡?这没道理啊?游戏玩家玩的是电脑游戏不是资本游戏,迫害游戏玩家干甚?

啊……如此新鲜的空气

只因为显卡是一个超强的浮点运算设备,它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为游戏玩家和CG内容创作者提供精美的画面那么简单了,它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矿工”的生产工具——用来“挖矿”。这也是为什么nVidia的财报如此吓人的原因——显卡现在已经不是消费电子产品了,变成了生产工具。

这就得说“挖矿”以及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了。

神秘人物提出的古怪理念

现在一提起“区块链”,几乎瞬间就会联想起比特币,这导致了很多因为比特币矿潮买不到显卡的愤怒玩家一并讨厌区块链技术。嘛,这不奇怪,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作为比特币(Bitcoin)的技术基础提出来的。

2008年,一个署名为“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com的邮件列表[5]上发表了一篇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6]。这个论文当中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这就是后来掀起滔天巨浪的比特币(Bitcoin)。而随着比特币一起发布的,就是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解决的是比特币令牌的信用问题。

这里得先扯一扯“货币”这个东西。中学政治经济学多少都学过一些。在经历了麻烦而且扯皮不断的以物易物阶段后,人类开始意识到了贵金属(更准确的说是金银)的价值,并且形成了一种全人类共识。此后就进入了金属货币阶段。但是,就算是金属货币使用起来比原始的物物交易要方便很多,在涉及到大宗交易的时候,终究还是不方便的,而很多大宗交易都要求买卖方长途跋涉,骡子的腿很累,买卖双方心很累,沿路的强盗响马倒是挺开心。

爱卿,赏你纹银十万两,套一辆轻卡拉走吧

于是,金本位货币开始流形。人们将贵金属存在等效于银行的机构里,只需要携带银行开具的票券就可以“代表”一定重量的金银。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逐渐形成,金融管理权逐渐收归国有,央行就需要为一国法币提供准备金。20世纪跨国贸易的兴盛让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逐渐成型,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解散了。此后,包括美元在内的各国法币也纷纷与准备金脱钩,法币进入了“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由国家立法强制流通,因此又称为“法币”。法币的价值与央行有多少贵金属储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为什么我楼下小卖店的老板能够接收我拿出三张纸片拿走一瓶阔落这样的交易呢?

因为价值共识——这个处于“共识”中的价值,就是主权政府的信誉。我们能够全民认可人民币的价值,能够接收法律的要求使用人民币[7],就是因为我们对人民币的购买力有信心,换言之就是对政府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能力有信心[8]。前面提到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该体系解散后的美元之所以一直能稳坐全球通用货币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美元的价值与美国的储备黄金挂钩,黄金是人类几万年以来全球共识的硬通货,没话说,而在戴高乐挑头搞事逼得尼克松解散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国很快就和几个石油寡头达成了协议——美元成为国际石油结算的唯一货币,任何国家想要从狗大户买石油,人家只收美元。这就使得美元价值与石油挂上了钩。石油又是当下工业时代的必需品,这样的价值挂钩让美元的价值得到了全球认可。

随着技术的进步,支付方式也在开始逐步电子化,从刷卡到扫码,生活越来越便捷了。似乎,我们离数字化货币已经不远了。

扫码支付已经司空见惯,大家应该都快忘了现金长啥样了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熟知的扫码支付,想象一种最为“原生态”的数字货币——我的账户里有一段数据,在数字货币的系统中,这段数据被称为“令牌”或者“Token”,Token是有价值的,我用这段数据下楼买阔落,扫码之后,Token我的账户里转移到了店老板的账户里,从而完成支付。但是不难想到,这种数字化的货币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双重支付。在现实世界中,贵金属检测一下就可以知道是真是假,纸币拥有数量繁多极为复杂的防伪技术,而且实物本身就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这些都保证了这些货币具备不可复制性。不管是假造黄金还是制假币,那技术门槛都不低。但是,Token就不一定了——它就是一段数据,完全可以实现比特对比特的精确复制,所以一块钱可以变成两块钱,两块钱可以变成四块钱。这就会导致数字货币的通货膨胀,这样的货币会很快失去信任基础而崩溃。

因此,现实世界中的数字货币都得有一个靠谱的机构对其进行“授信”,即便如此,一般也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如大家很熟悉的Q币,它依赖于鹅厂的信用,而且一般也只限于鹅厂的产品的交易。出了鹅厂,去淘宝买东西支付Q币恐怕不太行。另外,就算是Pony马可以给自己的QQ户头上打上个十万亿个Q币然后用这些Q币买买买,但是这将是以透支鹅厂的信誉作为代价的。鹅厂用户选择相信Q币的价值,并且接收它与人民币的1:1的“汇率”,根源是用户选择相信鹅厂的信誉,相信Pony马不会乱来[9]

现行的社会体系下,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最高权威和信誉的机构就是政府。所以目前我们主流能够接受的依然是“数字化的法币”,而不是完完全全的数字货币。数字化的法币依然承载了政府的授信——不论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还是微信钱包,都接受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能够做到跨国认可的法币,目前仍然是美元。因为美元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物资——石油的结算货币,但即便如此,美联储一旦大放水,也会导致美元的信誉下降(如同给自己户头打了十万亿Q币的Pony马一样),这也是目前这轮矿潮背后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在买加密货币作为避险物资。

在经过授信的数字货币系统中,户头上的钱就不能乱来了。每一笔交易都在机构那里有记录。我花了价值相当于三块钱的令牌买了一瓶阔落,然后通过某种数字手段复制了这个令牌,跑到隔壁又想买一瓶阔落,对不起——不行。机构查验了我的Token之后表示:我们这里的记录表明这三块钱的令牌已经被你花掉了,你手里的令牌是无效的,其价值不予承认。这就买不了阔落了。

但是,这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中心化的授信体系存在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就是这个中央服务器。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金融相关的服务器那都是地位不亚于银行的金库,都是重兵把守,但是一旦被攻破,就意味着这个数字货币体系会直接原地爆炸。

就算是技术方面100%可靠,授信机构——不论是某个企业还是央行(政府),其信誉是否真的能100%相信?就算是政府,也有失信的时候——货币超发这种事情,古今中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然,由于社会经济体系极其复杂,零超发这种理想状况基本不存在,而且多数情况下的货币超发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甚至一定程度上由政府调控的通胀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极其恶劣、严重的货币超发会引起的人们对货币价值认可度的崩溃,大家可以看看曾经的津巴布韦[10],或者回顾一下这首打油诗:

走进茅房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元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袁水拍[11]

所以,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经济、政治层面上,中心化授信的货币在部分人看来都不可靠。这就是比特币的理念:去中心化授信的支付系统。

那么问题又来了:去中心化授信?那谁嗦了蒜?还是以刚刚复制三块钱的Token买阔落的例子来说,店长说我的Token是无效的,我说我的Token是有效的,听谁的?

答案:听大家的。

在“币圈”快速膨胀的时候,加密货币经纪人们特别喜欢举一个例子:雅普岛上的“费”[12]。这些动辄以“吨”为计量单位的石头货币很难移动,平时就摆在一块空地上,需要“支付”的时候,在岛民的见证下完成名义上的“转账”就可以了。这样,每个人手里有多少钱、这些钱花没花、花哪儿了就达成了一种“共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岛民们对这些石头的价值信任可以等效于法币用户对政府信誉的价值信任,那么与之类似,比特币用户对比特币的价值信任也就可以支撑起比特币本身的价值,这没毛病。

但是在数字时代,加密货币面对的不是几千淳朴的岛民,而是鬼知道多少、头脑机敏、狡猾狡猾的、以薅羊毛为乐的网民,而且这些用户都生活在讲法律的现代社会,“见证”这种很粗糙的描述在律师面前显得很没说服力。于是中本聪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有趣:既然比特币是一种支付方式,OK,那就让所有使用比特币付款的用户——不管是我和楼下小店的店长,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用比特币买卖特斯拉的马一龙,手里都有一份“账本”(Ledger),这个账本记录着每一笔比特币的交易记录。我说我手里的三块钱Token是有效的、没花过,OK,那就查验,如果所有的账本都表明就在一分钟前我手里的Token刚刚被支付掉,那么我就只能承认:这个Token是无效的。除非我有能力将每一个人手里的账本都篡改掉。但是很显然,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难度系数比黑掉央行的服务器还要复杂——更别说现在很多国家的央行手里就有比特币的账本。

可是问题又来了:怎么做到每个人手里都拥有一本内容相同且同步更改的“账本”?

也许你会觉得这对于电脑来说都不叫事,交易双方的电脑或者手机在网络上广播一条消息,这很复杂吗?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有一个学名,叫“拜占庭将军问题”。

从拜占庭将军问题开始,我们将从加密货币金融的表皮开始深入到它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了。

不可靠中的可靠性

拜占庭帝国,又名东罗马帝国,历经12王朝、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帝国(395-1453年)。虽然拜占庭帝国的武德不算充沛,但是毕竟也是一个延续近千年的超强的古典帝国,军事上还是很能打的。于是,1982年,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提了这么一个精罗震怒的问题——

一组拜占庭将军分别各率领一支军队共同围困一座城市,为了简化问题,将各支军队的行动策略简化为进攻和撤退两种。因为部分军队进攻部分军队撤退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各个将军必须投票来达成一致策略,即所有军队一起进攻或者一起撤退。因为各位将军位于不同的方向,他们只能通过信使来传递信息。在投票过程中,每位将军都将自己投票给进攻还是撤退的信息通过信使分别通知其他所有将军,这样一来每位将军根据自己的投票和其他所有将军送来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共同的投票结果而制定行动策略。

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Leslie Lamport, 1982

在理想的、政治工作极为到位的情况下,将军们会同心一致、群策群力,根据事实互相交换一致、统一的信息。而传递信息的斥候也军事素质极为过硬,既能送饭又能摸哨(满旅长狂怒)。但问题在于,都说了这是“理想情况”。现实情况是,拜占庭帝国的将军们未必可靠,他们有可能存在腐化叛变,向外传递不可靠的、互相矛盾的信息。举一个例子,9个将军票选策略,4个选进攻,4个选撤退,偏偏这第九个将军就是一名卧底,于是他向想要进攻的将军递纸条上书“进攻”,向想要撤退的将军递纸条上书“撤退”,两边一看,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占多数,于是4支军队进攻,另外4支军队转头跑了,这仗就没法打了。就算是将军没问题,被围困的蛮子突然脑筋开化,打不过大部队,在半路截杀信使篡改信息,也足以构成攻势垮掉的局面。

在一个计算机系统当中,将军们就是一个个计算机,而信使就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所以拜占庭将军问题的学术一点的表述就是:

如何在一个低可信度的分布式对等网络当中建立一个高容错性系统。

放到比特币的网络当中,这个系统是尤其不可靠的。首先,比特币的源代码是开放的;其次,它的Token可以在本地的冷钱包存储而不依赖任何服务器;这就意味着只要能看得懂代码,任何人都可以篡改自己的钱包,自己给自己发钱。在利益的驱动下,“将军”们的叛变几乎是一定的事情。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压制这些蠢蠢欲动的“叛将”?中本聪给出的答案就是区块链与PoW——这个“PoW”,正是让所有想买显卡而不得的臭打游戏的咬牙切齿的“挖矿”的根源。我们将在电脑里发生的一切都搬到生活中来,这样便于理解一些。

首先,需要澄清一件事情——比特币的价值来自大家对它的价值共识,区块链仅仅是一种保障机制,它是大家对比特币信心的保障。

可以这么说:中本聪在人群里吼了一声“我发明了比特币,而且我手里有1000枚比特币”,就有这么一帮鬼迷心窍的人就这么信了[13]。既然比特币已经有了价值,就可以用它来交易了。从最初的持有者中本聪开始,比特币每产生一次交易,交易方都需要大声喊出来,然后周围一帮人马上掏出小本本记上:什么时间、XXX给了YYY多少比特币。

但是问题来了:人家凭什么帮你记?本子不要钱的嘛?于是,中本聪又制定了一条规则:先记上帐目的,给你50个币作为报酬,同时,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你有权通过记账来获得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报酬。10分钟后,你的账本将成为一道练习题,最先解出这道练习题的人将接替你的位置。OK恭喜你,你成了一名矿工。

可问题又来了——该如何保证比特币不会出现凭空出现的事情呢?假如有人突然喊了一句:“我手里有1亿比特币”,该怎么办?中本聪给出来的方案是在记账的时候必须声明交易的比特币是从哪里来的。除了最开始中本聪喊出来的(称为创世区块),以及系统记账的奖励,所有在系统里流通的比特币都需要进行溯源。当然,如果将整个系统的历史账目全部继承下来的话,这个数据量将极为恐怖,因此,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下一个区块当中插入前一个区块的Hash。通过对Hash的校验,就可以认可一个新区块的有效性——还记得上一段说的“你的账本将成为一道练习题”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吗?通过这种方法,将一个个的区块串成了一个链条,这就是区块链为什么叫“区块链”的原因。而通过解题来获得记账权,以保证记账的有效性的手段,称为PoW共识(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你能算,OK你牛逼,你来当矿工,同时给你发工资。

中本聪给出的第一版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大致是这样:

当然,区块链的共识算法不一定是PoW,还有诸如PoS、DPoS等等手段。不过PoW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共识算法。PoW依赖于矿工的算力,而算力又取决于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又需要消耗电力,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投入,这可以理解为数字加密货币的“准备金”。

那么问题又来了:好吧,我算得慢,这就是原罪了吗?╮(╯▽╰)╭还真就是。要么加入主链去瓜分那每十分钟的奖励(根据算力分配下来当然就很可怜了),要么就只能自High。这种离群索居、除了自己乐呵乐呵别人都不认的现象,叫做“分叉”。分出来的就成了死链。死链上的“矿工”某甲花了5分钟才完成上一个账本的Hash,但是主链上占据绝对优势算力的矿工集团军一秒就搞定了N多个区块,大家会认长链而非短链。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攻破PoW共识?

有。但是那要求一个人支配整个比特币区块链中超过半数的算力,那样这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修改手里的账本,由于他的计算速度实在是太快,大家都认可他的记账结果,老实记账的其他矿工反而因为算不过而被打成了支链。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算力实在是太难。根据2018年的一份估算[14],目前比特币区块链的算力在8.23×1022 TFLOPS,占全球总算力的17%,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算力也不过才1.25×1017 TFLOPS,中间有5个数量级的巨大差距,如果想要在2018年这个时间点入厂,以摧毁PoW的手段摧毁比特币的信任危机,至少得有80万台神威太湖之光的算力才可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PoW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是矿工通过质押算力——也就等同于质押计算设备和电费来换取信任。


OK,这大致就是整个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关于区块链是什么、比特币的运作乃至它的“价值”认可,都比较清晰。唯独有一个巨大的谜团——最大的比特币持有者、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发明者,中本聪,到底是谁?

十余年来,关于“中本聪”到底是谁的猜测就从来没有断过,其中也不乏招摇撞骗之徒。已知的信息:

  1. 虽然在某个网站的简介上他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日本人,但是很有可能他并非日本人,因为他从未在在线交流、代码的注释等地方使用日文,而且他的英语是母语水平。
  2. 中本聪也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理由是比特币的算法设计实在是太过于精妙,不像是一个人能能够完成的工作,而且中本聪的在线时间(对应着可以猜测使用者所在时区)飘忽不定,使用的口吻也经常变化,拼写方法也在英语和美语之间随机跳跃。甚至有阴谋论者认为“中本聪”是美国某个情报机构的某个特别小组的代号,目的是制造一个法币的“储蓄池”并通过操纵这个虚拟货币的汇率来维持美国政府的收支平衡。
  3.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信息都不对,一切都是中本聪为了掩盖自己的真正身份而刻意制造出来的假象。一个训练有素的天才程序员完全可以做到。

技术总结

说了这么多,可以总结一下比特币、区块链、PoW、Hash等等概念的小总结了。

比特币——其实就是一组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因此在这群人当中,这组数据是“有价值”的。

既然是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是“货币”,就一定要流通才有生命力,而流通的方式自然也是数字化的,方法是一个个离散化、分布式的“区块”来对交易信息进行记录,后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Hash,因此随便篡改区块内的数据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记录过程就是记账,记账中包含的Hash计算需要消耗相当的算力和电力,为了吸引人们去做记账的工作,同时让不记账的人对记账的人有信心(也是对整个支付系统有信心),系统会在质押他们的算力的同时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这帮人就成了矿工,而这种机制就是PoW。通过Hash串联起来的一个个区块的链条,就是区块链。

Emm,有没有注意到什么?

区块链……似乎只是用来记录比特币交易信息的一个媒介。那么,如果用区块链不是用来记账,而是拿来记录一些别的什么信息行不行呢?

Bingo!这正是我国对区块链技术态度的精髓。

取其精华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自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支持者一直在鼓吹加密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的价值标杆与支付媒介的前景。并且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前文所述的雅普岛的“石头币”。

但是事实情况是什么呢?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办法在生活中直接以加密货币来支付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正经意义上的“货币”,依然只存在于画饼当中。对此我自己有个暴论:

在我可以用加密货币到任一小区里的小卖店可以通行无阻地买阔落之前,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都不能视为真正的“货币”,而只能视作“投资标的”,和股票、期权、基金之类等同。

货币共识的小卖店阔落检验论,沃兹基硕德

我们使用货币的根本目的还是用于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比如阔落)的支付,不能买阔落的“货币”,都不能算货币。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楼下的小卖店老板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PoW,也不会认可一串字符的“价值”,但是他一定认可三个上面印着菊花的钢镚的价值,因为他认可钢镚上那一圈字的分量——中国人民银行。所以目前在生活中,通行的支付方式依然是法币,法币的价值基本上与生活物资锚定。但是以法币为标准衡量,加密货币的价值简直是不稳定得飞起,2010年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一位黑客花了一万比特币买了一份披萨,十年后这笔交易足以和俄罗斯白送印度一艘航母并列为人类历史上最煞笔的交易之二。在买米买面买汽油还需要使用法币,而且太多并不太Geeky的人都不了解加密货币的工作原理而无法认可其价值的今天,“加密货币作为货币”的这个理念依然只是圈地自萌的理想,而说得更难(现)听(实)一些,这个理念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币圈噶韭菜的镰刀。

更何况,PoW会耗费巨量的能源和资源。早在2019年,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当中就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需要淘汰的严重浪费资源的产业,虽然最后的正式版将这一条删除[15],但是很明显,国家层面上对“挖矿”并不持鼓励态度。早在2013年,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大部委就专门发布过《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16],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明确定性为虚拟商品而非货币。就这还有人迎头往上撞——2020年广汽蔚来表示可以用比特币买车,发现越线了之后光速道歉[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更是采取了实际行动:在4月前清退内蒙古所有的矿场[18]。另外,为了堆砌算力以使自己在抢夺比特币方面有优势,矿工大量囤积计算设备——而目前最适宜用于大规模并行Hash计算的设备,就是显卡。这导致每次比特币上涨的时候,原本应当服务于游戏玩家、CG从业者的显卡被大量用于挖矿,很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另外就是电力的消耗,这些都是PoW存在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显得苍白无力——大量的比特币被大矿场和机构把持,而它们在算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更是让个体挖矿者毫无优势可言,这也使得比特币与法币的“汇率”非常容易被操纵。甚至对挖矿的疯狂还催生了很多灰产和黑产——一些网络服务会悄悄在用户的设备当中注入挖矿代码,盗取用户的算力进行挖矿,如带有挖矿木马的网页[19]、星巴克的WiFi被注入挖矿脚本,盗取连接WiFi用户的算力挖矿[20]

如果帽子扣得大一些,加密货币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行为[21],这种行为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密码朋克(Cypherpunk)。而且事实上,现在加密货币领域已经有了针对这种密码朋克边界扩大化的无政府思路的反思——本来是为了对抗政府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但是却在另一方面对犯罪行为显得格外宽容,矫枉过正地将“反侵犯隐私”扩大成了“反政府”乃至“反秩序”,以至于现在一提比特币交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怀疑这笔交易是不是见不得光——“永恒之蓝”漏洞被用于勒索病毒期间,犯罪者留下的钱包就是加密货币钱包。由信息安全研究者发明的加密货币却被黑客用于非法敛财,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法币与加密货币的竞争,其实是无政府主义与政府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论是币圈对加密货币的吹捧,还是各国央行乃至号称“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对加密货币的微妙态度甚至猛烈抨击,很难抛开双方的立场来进行评价。这时候,作为普通人,我个人的选择就是将楼下小卖店的阔落当成“验钞机”,在能够用加密货币买阔落之前,不将其作为“货币”来看待,当可以用加密货币买阔落之后,就老老实实将其当成“货币”来支付,而不是幻想着在投机战争中一夜暴富,毕竟投机是赢了盖楼输了跳楼的行当。

但是就在2021年2月,一位汽车圈大佬的言论却在区块链领域引起了一些波澜:

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移动终端就需要空中的服务,也就是卫星和5G、6G。需要地面的服务,如充换电站以及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支持。

李书福

所以李书福是准备学习马一龙,开始在加密货币领域搞点事情?

且慢,注意一下,他说的原话是“区块链”,而非马一龙的Twitter签名“Bitcoin”。

再看分量更重另一段话:

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22]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2019年10月24日

注意,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所以,我国的态度是……反对比特币,但是支持区块链?

别忘了我党的基因就是辨证唯物主义[23],在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面,那是极为擅长的。在管控比特币的同时,却在开发DCEP的时候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备选技术方案之一。

DCEP——全称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这东西其实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DC和EP。DC部分其实非常好解释,就是人民币的数字版,可以理解为你手上的纸币或者钢镚被宣教士的重组机照了一下变成了数据存在了数字空间里,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依然在法理和技术层面上拥有这部分人民币的支配权。DC这一部分和比特币显然非常不一样,它拥有一个中心化发行系统,发多少是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决定的。而有意思的是EP——电子支付。根据试点,DCEP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这就赋予了DCEP完全取代M0[24]的能力。双离线支付,意味着交易双方的Token不像现在的支付宝或者微信钱包是保存在服务器当中的,至少有副本保存在用户的设备(比如手机)当中以备离线交易,那么区块链技术就是校验这类纯离线交易有效性的备选技术路线之一。

另外,还记得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吗?

如果用区块链不是用来记账,而是拿来记录一些别的什么信息行不行呢?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是低可信度对等分布式网络中存在的拜占庭将军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即便是没有高可信度的中央服务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拜占庭容错,建立一个高置信度的分布式数据网络。它的意义何在?

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25],在物联网的理想中,万物皆联网。

汽车这么大一个铁坨子自然跑不掉。2月份,就在李书福表示对区块链技术的倚重的时候,新闻证明了他并不是口嗨:吉利控股集团与瑞士Concordium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托Concordium基金会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双方将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向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中国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商业模式和分布式应用(DApp)[26]。而事实上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国内车企并不少。

在汽车行业,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实现一件事情:高置信度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也正是区块链的初衷。在汽车行业的具体应用那就太多了,随手一想就有一堆:

通过区块链,制造商可以对供应商提供的零件进行完整的、可追溯的跟踪,避免零部件交付时丢失、被盗、被更换、损坏等等。

当然前提是零部件数字化管理体系已经建成。

现有的制造管理系统可以将数据托管在区块链中,目前的制造数据依然是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当中的,将其切换到区块链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鲁棒性。

尤其是二手车的交易。这倒不是说让大家以后拿着加密货币去买车,而是将商品车的信息上传至区块链,这样,二手车潜在消费者深恶痛绝的调表、隐瞒事故历史等行为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减轻。

与二手车交易类似,若即将全面铺开的EDR也采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打造一个可信度很高的EDR区块链,可以保证从中获取的车辆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数据不存在受控于少数利益相关方的问题,这对于消费者和社会秩序都是一件好事。

以上是我在5分钟内就想出来的这些应用,可想而知,随着汽车数据化的全面铺开,作为分布式对等通讯网络的拜占庭容错机制当中已经得到实战检验的一种,区块链在汽车行业确实也是大有可为的。

Reference

  1. Steam一月硬件调查:最常用显卡依然是GTX 1060[]
  2. https://news.zol.com.cn/757/7570141.html[]
  3. https://www.cnwage.com/hot/20825.html[]
  4. Tesla buys $1.5 billion in bitcoin: as Elon Musk jumps on board with cryptocurrency[]
  5. Mail List,一种非常古老的在线多人交流形式,可以理解为用邮件展开的论坛讨论。当然,其管理规则比群发邮件要严谨得多。metzdowd就是一个邮件列表网站,但是随着邮件列表这种交流形式的消失,这个网站上现在只留下了cryptography这唯一一个邮件列表作为朝圣之地。[]
  6. 中文翻译可以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2810886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8. 历史上并非没有对人民币缺乏信心的时期。上海解放后的一段时间,人民币在上海举步维艰,由于投机商人囤积居奇,人民币无法购买生活物资,大量现金被吸入了含有贵金属的银元投机市场。上海市政府与中共中央华东局对银元投机商实施打击,同时中共中央财政委员会从全国调运米、棉等生活物资平价供应,最终彻底稳定了上海的经济、金融与市场,史称“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9. 马克思表示:你信么?现实生活中,大概在2004年前后,Q币因牵扯到非法交易与洗钱而曾经引起过监管的警觉,最终的结果是2007年中央14部委与央行联合发布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办法,将包括Q币在内的所有游戏、企业发行的虚拟货币纳入严格监管。[]
  10. 2009年,以动辄十万亿乃至百万亿面值著称的津巴布韦币停止流通。此后津巴布韦境内流通货币就此变成了美元、人民币等外国法币,这就意味着津巴布韦将国家金融主权彻底拱手让给了列强。2019年,在经历了十年外国法币流通之后,津巴布韦政府决定重新发行本币。[]
  11. 袁水拍(1916-1982),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诗人,江苏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中共党员,历任上海《新民报》、《大公报》编辑,《人民日报》编辑、中共中央文艺组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一、第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第二届理事,全国第三、第四届人大代表。这首诗为袁水拍所写《咏国民党纸币》,讽刺1948-1949年间民国政府滥发法币(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
  12. 新华网:太平洋一小岛仍用石头当货币 以尺寸衡量价值[]
  13. Emm……事实情况就是这样,中本聪发了一篇论文,引起了密码朋克爱好者的追捧并开始信任比特币的未来发展前景,这就为比特币赋予了初始价值。而时至今日,最大的比特币持有者就是中本聪本聪,手里的比特币数量为惊人的118.44万枚,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才说“理论上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了”。[]
  14. 巴比特:比特币挖矿的另类用途——为神经科学提供能量[]
  15. TechWeb:发改委公布最新产业结构目录[]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17. 新浪财经:广汽蔚来为比特币购车策划道歉:未充分考虑和未取得金融监管许可[]
  18. 新浪财经:内蒙古拟清退加密货币挖矿 碳中和承诺对矿业影响几何?此前,内蒙古由于电价比较低,吸引了很多矿场在内蒙古挖矿。[]
  19. 腾讯云安全:只听过“云养猫”、“云养娃”,竟然还有“云挖矿”?[]
  20. 新浪科技:星巴克网络暗藏挖矿代码 难怪电脑卡[]
  21. 《比特币重生计划:重返创世纪》:无政府主义与乌托邦[]
  22. 习近平: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23. 求是网: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
  24. 货币可以分成M0、M1和M2三个层级。M0为流通中的货币,M1为狭义货币,为M0加上可以通过票汇支付的活期存款,M2为M1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26. 盖世汽车:吉利等车企纷纷布局 区块链技术将颠覆汽车行业?[]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