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5

7 月

公路之王

  • By IanGoo

模拟驾驶。

会让你联想起什么?

Assetto Corsa Competizione里激烈的GT赛场?Test Drive Unlimited里的香车豪宅?

没人会不喜欢武装到牙齿的GT赛车和速度、爆发力、以及价格都令人头晕目眩的豪华跑车。

那,如果是驾驶这类汽车呢?

它们动辄几十吨,拉着慢慢的货物奔走在公路之上,它们是民生经济的命脉,它们也是经济情况的晴雨表。

在一般人看来,驾驶重型卡车实在是难以被称为一种“享受”,但是很意外的是,当我真的进入Euro Truck Simulator 2的世界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出乎意料的心流体验——没有其他,完全沉浸于自己是一名卡车司机的身份,接任务、开到目的地、拉起货、驾驶、安全送到。风雨无阻,使命必达。

这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哦对了,之所以想起来写这篇文章,原因是我终于在昨天晚上完成了职业生涯首次翻车😂。

内容

SCS总部位于捷克布拉格,他们的产品线非常简单:主要是两个,Hunting Unlimited是一个打猎模拟,另外就是各类大车驾驶模拟,包括18 Wheels of Steel(18轮大卡车)、Bus DriverUS Truck SimulatorEuro Truck Simulator。不论是打猎,还是开大车,都属于那种很慢节奏的游戏。

目前SCS最新的作品就是发布于2012年的Euro Truck Simulator 2和发布于2016年的American Truck Simulator 2。不过,因为卡车流派的问题,很显然,在国内,ETS2更加流行一些。原因不难理解:卡车设计风格的问题。美国的卡车多数是长头设计,而欧洲的卡车则与国内基本一致,都是平头设计。

美国卡车的长头设计

ETS2提供了7家主要欧洲卡车制造商的产品,包括:

  • DAF
  • MAN
  • Iveco
  • Mercedes-Benz
  • Renault
  • Volvo
  • Scania

其中,有“公路之王”之称的Scania甚至直接提供了真车的内外饰扫描数据,真正做到和100%还原。

当我们真的去检视这些卡车的时候,才发现它们的动力竟然如此惊人。我是以一辆Volvo开局的,游戏一开始就坐拥540PS的巨大马力。这使得Volvo堪称重卡中的布加迪。有这么个笑话,说某次联机,有一哥们开着Merc Actros,看到旁边一辆Volvo狂飙而过,心想堂堂大奔不能被北欧窝窝头干掉啊,于是一脚地板油猛追,结果从柏林一路跑到华沙都没追上,丢尽了大德意志制造的脸面。但是实际上我们完全不能用乘用车的定位套用到重卡的世界里。

从驾驶感受上说,ETS2的每个品牌都是有个性的。我最熟悉的Volvo是真的暴力,空车状态油门稍微给大一点点超速就是分分钟的事。而Merc的车,稳——但是入门级动力是真的虚。我现在有一个没跑完的运输任务,一辆Actros拖着两节鲜橙,出农场门必不可少要吃一些泥地,结果这辆破车开得死乞白赖地,爬个路牙子死活爬不上去,动力虚得一塌糊涂。但是在高速上Actros也是真的稳当,在遇到弯道的时候,它的侧倾控制明显比Volvo好。反正前面说我的职业生涯首次翻车,开的就是Volvo,75kph撩一个直角弯就直接脸刹了。当然,最完美的当属真正的公路之王——Scania。它有Volvo那样近乎于无敌的动力(都是700PS+,所以和Volvo并称“北欧双煞”),稳定性我感觉比Volvo好不少,加上内饰是真的豪华,肉眼可见的舒适。所以我的小目标是跑完Volvo,然后就去换Scania——当然游戏中的Scania和现实中的Scania有个尿性是一样的——同样的配置,就是贵一大截。

说完重卡,可以聊聊这个舞台了。

很显然的,EURO Truck Simulator 2嘛,地图自然是欧洲。游戏刚发布时,只包括了上图里的灰色部分,即英国、德国、瑞士等几个中欧国家,随后,通过Scandinavia DLC拓展了北欧、Beyond Black Sea DLC拓展拉脱维亚、Going East DLC入侵波兰(大雾)、Road to Black Sea DLC拓展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Italia DLC拓展亚平宁半岛,Vive La France DLC拓展法国,最近的一个DLC上面的地图还没有标出来,就是Iberia DLC,拓展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即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下一个DLC将拓展到俄罗斯。

在这片土地上,风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可以看到广袤的绿色乡村,也可以看到略显破旧的工业老城,现代化的工业区当然也不少,还有古老的城堡、新颖的桥梁,地形地貌的变化也非常丰富而且写实。从视野辽阔的波德平原到意大利北部的巍峨群山都有很好的还原,再加上颇为真实的日夜变换和天气系统,在其中奔驰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当然,游戏里的欧洲地图是缩小过的,时间也被加快,毕竟不能真的让玩家从柏林到巴黎跑个38天那也太乳法了。所以地图有一定比例,大约是1:20左右,对应的,时间也被加快了,开着开着天黑了天又亮了,这一点和《文明》完全相反,人家那里也是玩着玩着天黑了天又亮了,不过是现实里。

当然,这样的缩放也造成了一种比较不好的体验——前天晚上在马德里的环城高速上,由于缩放比例的问题,下高速的出口一个接着一个,导致我错过了下高速的出口,经过一番违反交规的骚操作才成功下来。按理说,高速的出口不应该密度如此之高,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一种在游戏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取舍,理解制作组,并希望改进。

作为开车游戏里的异类,ETS2的体验是非常独特的。而我迷上它的理由也很简单——放松。

体验

和很多RAC老炮一样,我入门RAC的游戏就是Need For Speed。准确地说,是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这种火爆的竞速类开车游戏当然很上头,但是,游玩时间长了之后,感受只有一个,那就是疲劳。一场比赛接着一场比赛,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才能完成游戏的内容,弄得跟写作业似的。而很明显,这个游戏的赛道一条条的,都是一个大城市(Olympic)的一部分,我当时想的是如果这座大城能够完全开放,让我在其中自由驰骋,那该多好。

很不错的是第二年的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2就实现了这样的设计,而且也确实非常舒适。“自由奔跑”太吸引我了,只需要一个大地图,一些车,我就可以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开来开去看看风景,以至于后来沉迷TDU无法自拔,并且看到最新的TDU预告之后口水止不住(非常想剁手Forza Horizon 4但是还是忍住了)。

但是驾驶ETS2又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在这里,我们驾驶的不是轻巧、敏捷的豪华跑车,而是十好几吨的重型卡车,后面还经常拖着好几吨乃至几十吨的半挂,开这样的车,只能逼着你慢下来。

而ETS和NFS最大的区别则是——交通规则。

NFS是不讲规则的。NFSU2不讲规则在你可以横着走,大晚上在闹市区漂移、撞车然后一溜烟走人,NFSMW不讲规则在明明你没有超速、没有火,但是在特定的地方遇到了警车,这帮人就会鸣笛开灯撵你。

ETS非常讲规则。每个路段都有限速,如果运气不好恰巧超速的时候被摄像头瞪了一眼,瞬间扣钱。肇事——瞬间扣钱;闯红灯——瞬间扣钱。而且非常不爽的是这游戏里右转竟然也要看红灯。而且这不是Bug!欧洲地区,圆形红灯确实是禁止所有方向通行的。这一点和国内的交规不一样。而美国和中国在这个地方规定一致——除非有专门的右向红灯,否则一般红灯不禁止右转。同样由SCS推出的ATS也就可以了。这就是这一系列游戏的细致之处。总之,在这里驾驶这些公路之王,得小心再加小型,否则……

Oops

在这个游戏里,玩家扮演的是一个运输公司的老板。

和很多白手起家的老板一样,在草创阶段只有一个资本——劳动力(老板本人)。放到ETS2的欧洲,就是驾驶技术。

在最开始,老板们只能自己接快速任务,这一类任务比较简单,由甲方提供拖头、挂车,乙方(就是玩家自己)只需要出人(就是玩家自己),开着拖头将货物从一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就OK了。

通过这类快速任务,可以慢慢积累资金,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愉快地购买自己的拖头啦。

不过,当玩家真的进到一家卡车销售商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无产者的悲哀——等级比较低的时候,一次运输任务最多只能进账不到1万,但是一个拖头往往是好几十万,这就意味着玩家需要重复运输几十次才能挣一个拖头。

这时候,另一个资本家露出了核善的笑容——来来来,小伙子,来贷款吧。

当我看到ETS2里竟然还有银行可以贷款的时候,我瞬间觉得全球推广马列思想的必要性了——然后贷了一笔款,买了一辆Volvo拖头和位于日内瓦的一个小车库。

总算是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了,这时候就可以接货运市场里的任务了。而就在这时候,ETS2的大门才算是真正对玩家打开了。

真正的模拟

快速任务虽然简单,但是这并非ETS2的全部。

每次开始快速任务,玩家老板都是元气满满地坐进驾驶舱开始一天地工作,如果不小心发生了事故,也就是扣点钱,车子也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但是,拥有了自己的拖头、开始真正的货运任务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样的模式里,玩家扮演的是一个真正的、经历着一天24小时的人,如果一单接着一单地拉货,人是会疲劳的。疲劳值会显示在右下角的导航上有一个床的图标,随着疲劳值的增加,图标上的蓝色也会上涨,当涨到一定程度,图标就会变成红色,游戏也会开始放出打哈欠的声音,这时候就意味着玩家必须要找一个地方休息了。如果坚持继续开,就会出发被动技能——打瞌睡。屏幕会变黑,到最后就是疲劳驾驶,扣钱。

要睡觉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回到自己的车库。但是在发展早期,车库往往只在很有限的几个城市。比如我现在这个存档就一个车库,在日内瓦,而我现在困了,但是我正奔驰在西班牙的高速公路上——很显然不可能这时候折回去日内瓦,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法——在休息区眯一觉。进入休息区停车位,摘空挡关发动机拉手刹睡觉,起来之后继续。

人要休息,车也会出问题。日常会磨损一些易损件,比如轮胎和刹车,整车也需要保养,如果出现了事故,当然还需要修车。修车可以在车库进行,也可以在城里的车店进行。

当然,疲劳模拟也可以关掉,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有违“Simulator”之名么。

而且,真正深入之后,就会发现ETS2看似“简单”的驾驶部分,也并不简单。重型卡车的驾驶和普通的轿车、跑车、赛车,有很多的不一样。

首先就是动力感完全不同。

有些赛车的功率并不比这些重卡低,油门一踩轻松破百,但是重卡近乎于无敌的扭矩带来的感受则是无穷无尽的力量——不管后面有多沉重的货物,一定能带起来。

其次,就是车辆的尺寸。而这是很多人开重卡最吃亏的地方。ETS2当中,半挂拖头+挂车是基本,进阶一点的还有这种双节挂车:

而出发和到达的时候,很多厂房的周边道路是比较狭窄逼仄的,如果碰巧开的是这种车,那就真的很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了。

超长的挂车还会带来巨大的内轮差,可以说开始入门的时候,绝大多数挂车撞树、撞墙,都是没有估算好内轮差所致。

重卡还有一些小车上根本不存在的驾驶技巧,比如悬浮桥的操作。这也是很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悬浮桥指的是一对或者多对车轮,在拖头轻载的时候可以提升起来,降低摩擦,从而降低油耗,在需要重载的时候再放下,以提升载重能力。但是早在2007年,国内就不再允许生产悬浮桥车型,虽然国内的几家重卡制造商一直没有停止悬浮桥技术的开发,甚至并不比海外同样差,但是由于无法在国内销售,所以,中国人对悬浮桥重卡普遍是不了解的。再比如缓速器,一般乘用车的质量小,制动压力不算太大,而重卡的刹车那完全就是另一个概念上的东西,特别是长下坡路段,重卡的刹车压力之大甚至连赛车的碳陶刹车都自叹不如。缓速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刹车的压力。

但是,仅仅是拟真,也并无法构成它令人沉迷的理由……这究竟是什么呢?

宁静

ETS2并不算是一个“自由”的游戏。

X Universe里面我可以开着飞船满宇宙乱跑,在TESV里我可以满天际省乱跑,但是在ETS2当中,我最常做的却是拉起一箱货物,然后遵循严格的道路交通规则在时间限制内运送到地方。

玩法?

也没有,ETS2可以魔改,可以八百万匹马力横冲直撞,但是原始游戏没什么特别的玩法,就是一个个简单的任务,完成即可。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了ETS2的精髓是什么——一个很简单的小目标,一段轻松而宁静的旅程。

目标管理理论表示,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会让人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这个目标。比如——拿下诺奖,这个难度有些太高,但是,解开一道不算难的习题就简单多了。

ETS2的难度设计就是这样的。如果说要让你建立一个横跨欧洲的物流帝国、拥有遍布各国的车库、庞大的车队和司机队伍,这个难度听着就不低。但是,当这一切都被分解成简单的运输任务之后,一切都简单了起来。玩家要做的就仅仅是运货,暂时不用考虑别的什么东西。而这种“将复杂任务拆解成简单任务”的事情,是ETS2系统就帮玩家拆好了的,玩家可以专注于这一个个的任务,将这些任务一个个做掉的时候,聚沙成塔,大目标也就逐渐达成了。

而这个过程是非常轻松惬意的。

ETS2是一个很令人放松的游戏——优美的自然景观、不算太复杂的驾驶操作(也就城区内比较蛋疼,高速驾驶比较容易)、还有就是令人放松的电台。

ETS2被玩家戏称为“带有驾车动效的音乐播放器”,在游戏当中,有很多电台可供收听,这些电台很多都是ETS2的爱好者们用爱发电支撑起来的。比如著名的Truckers FM。通过改写文件,也可以实现自定义电台。除了电台,也可以将自己的音乐导入到其中播放。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玩家就一步步拥有了一个不小的商业帝国。全程不用X4那样紧张而精准地算计、不用像Anno那样为了人口而焦虑,因为在任何时候,玩家手头的目标都极为浅白和简单——开到目的地。

而这也是当今游戏界的一股清流——淡如水的游戏。但是,这种淡如水的游戏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