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1 月
一个退休老本的回忆录
- By IanGoo
我,是一台笔记本。
名号颇为唬人:“Air 13尊享版”。CNC全铝合金机身、银色外观、极度简约,再加上这名字,确实……一股浓浓的山寨苹果味。没办法,我的名字前面还有两个字——小米。
所以,我想,我的主人可能是个不懂电脑的SB。
后来,我连上了他的互联网,确实……是个SB。这货竟然买了一台D-Link DIR-852,这玩意儿除了多了个“迅雷下载”的功能之外,啥都不是。我刚进门没几天,他又换了个路由器——小米HD,我笑得更欢了,都是一家出的,知根知底,这玩意儿所宣传的那些服务,大概率撑不过一年就会没法用,然后变成一个拥有2TB硬盘但是没什么卵用的贵物。至于全套的小米智能家居,这我反而不笑了,毕竟小米的智能家居水准还是可以的。
我对我自己的定位非常精确——一个没什么卵用的贵物。颜色发惨的1080P屏幕、空耗电但是没性能的940MX“独立显卡”、号称i7但是实际上以U结尾的CPU基本都不太能打。。论性能不及那些大砖块,论轻薄,我的小弟Air 12要舒适的多。
所以我有时候都在思考——我存在是为了什么?组银这是要干嘛?——对不起,来东北时间长了,说话都有口音了。
但是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网络里添加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一台Intel NUC 6i5,竟然别的啥都不干,就接在电视上当机顶盒。我震惊了。然后是局域网里突然增加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台台式机,装备了Intel i7-6850K和NVIDIA GTX1080,这个配置太豪华了。我又震惊了。
组银似乎很清楚每一个设备都是用来干吗的,安排得明明白白——很明显,那台时不时就和Adobe、Autodesk通讯的台式机是某种主力机型,而这两个软件暴露了组银是条设计狗。
所以,当我被插上一个U盘,装上了Adobe Creative Cloud的时候,我的心里毫无波澜,甚至有些想笑——我这个小身板,运行那些大型设计软件,当场我就死给你看。
但是组银只装了个Photoshop,Autodesk、Rhino3D和Luxion的那些兄贵软件一个都没装。看来他心里还是有点数的。确实,应付一个Photoshop我还勉强可以,应付Keyshot我是真得横尸当场了。而且就算是PS,让我处理的也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务,比如抠个图、换个底色之类,那些动辄上百个图层的效果图没让我干,毕竟连Wacom驱动都没有装,我又没有触屏和手写笔的原声支持,不像现在旁边的Surface。
就这么按部就班地,日子一天天地过着。1年过去了。
我被开膛了。很合理,就在我质保到期的第二天。
此时我已经非常淡定。因为某天,我突然看到局域网里连入了一台很古老的电脑——一台ThinkPad W520。我才知道主人的水平是什么样的。这台机器也不能算是我的前辈,准确地说它是那台台式机的前辈。毕竟,这台诞生于2011年的电脑就算是以10年后的眼光来看也毫不过时——4核标压i7,比我强;16GB DDR4-2133,比我强;NVIDIA Quadro 1000M,还是比我强。我唯一占优势的就是硬盘了。可就算是这样,他肚子里也有一颗128GB的mSATA,也并没有落后到离谱的程度,何况另外还有两块硬盘,一块500GB,一块750GB,论容量我也比不过。对于这样强悍而古怪的配置,我觉得有些奇怪,聊了一下才发现这些配置竟然都是后加上去的。它原厂只有8GB和我一样,只有一块250GB的HDD,另外8GB的内存和那么多硬盘都是后装进去的。商用机的弹性真是惊人。
所以,我多了一块硬盘的时候我并不奇怪。虽然这只是一块B&M Key接口的SATA——我另外预留的也就是这个接口。速度当然和主硬盘接口的M Key走NVME协议没法比。但也不是不能用。然后这块硬盘里被塞进了一些我从没见过的数据——Emm……Man……jaro?Linux?
W520一脸“你真是大惊小怪”的表情。表示老子当年还运行过移动硬盘上安装的Linux,有什么好奇怪的,而且Ubuntu、Lubuntu、Xubuntu、Kubuntu、Mint、Debian、Fedora、openSUSE、Deepin,这些你见过没?我都见过。
是啊,这个老前辈扛过了主人最擅长折腾的研究生和工作的头三年,已经是堪称战神级别了,啥没见过。不过据他说,在他前面还有一台更古老的三星R700。由于年代的原因,再往前的几年间硬件进步速度太快,导致它早就不行了。
之后就是双系统的日子。三年间,主人似乎也没少用Linux,甚至好几次开会时直接用Linux展示文件,非常豪横。
虽然一台电脑的寿命并不短,但是有些零件的寿命确实会早早到头。随着时间的流失,每次拔掉插头,我都会感觉精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掉落。终于在一次我在显示电量还有30%多的时候直接断电之后,我用电容里那点残存的电量听见他叹了口气。
当我插上电醒过来之后,他打开了淘宝。
过了一个星期,我又被开膛了。一块崭新的电池放了进来。我又活了。
此时另一个问题成了我的心病——我的屏幕右下角不知什么时候起了水波纹,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压了,但是我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对于一个靠图形图像讨生活的人来说,这完全无法容忍。
大概……他会给我换块屏幕吧。
但是半年多了,我还用着那块屏幕。而且在某天,他竟然给我装了个Autodesk Alias……
活久见。果然我被Alias勒得喘不过气。
模糊间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真正的问题在哪儿——主人似乎当时没有考虑到在离开那台台式机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性能来支持自己的内容创作。果然,关掉Alias,我喘了好一会儿,发现浏览器上是京东。
第二天,一台崭新的电脑在局域网里向我打了声招呼。我被闪得睁不开眼——竟然是高贵的败家之眼!主人跑了几下测试,从他的表情看,应该是被震惊了。反正第二年我发现那台台式机被狠狠地改造了,理由仿佛是“主力工作站干活比个笔记本还拉简直说不过去”。反正那台台式机现在的性能和耗电量都挺贵物的。
从和ROG打了声招呼之后,我就一直被放着。从未被触碰过。大概主人已经离开了吧,将我放在了什么地方。我的CMOS电池倒是运转良好,主板告诉我,我已经整整61天没有通电了。
当我被唤醒的时候,我有些懵。周围还是非常熟悉的设备——那台台式机、一堆小米的路由器和智能家居设备,见面不久的ROG,还有比较陌生的Surface Pro 7。主人又把我召回来了,究竟要干嘛呢?
很快,我就知道了。又一次重装系统,这次,只有一个操作系统——Manjaro Linux GNOME。很显然,我要成为一台Linux PC了。随后,我再次被大卸八块,这次真的拆得很碎,屏幕被换掉了。整洁、干净、无暇的1080p屏幕,精准地显示着每一帧画面。没有任何暗斑和花纹。
主人确实很会折腾。从至今都还不时跳出来冒个泡的W520的精神状态来看,只要质量没什么问题的老设备似乎在他手上就没有退休的那一天。W520也换了操作系统,是个Ubuntu。他笑言不忘初心了属于是。
我、W520,都属于已经退休的设备,还有一台Intel NUC 6i5SYH,这货也是神人,由于主人的儿子老是扒拉它,主人实在是担心它肚子里那块脆弱的机械硬盘,就暂时把它搬离了电视,也不知道这货啥时候能上岗。
不过,我自己倒是比较好奇,我能干什么。毕竟对于设计师来说,一台Linux PC能干的事情很有限,GIMP和Krita再强也无法和Photoshop正面抗衡。天知道我们还能被挖掘出什么样的潜力。但是我相信我还有用。
毕竟局域网上还有一个神仙级别的传说——一台华为P9,目前它的职责,是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