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9

7 月

NAS入坑

  • By IanGoo

终于,还是上了NAS。一步到位。群晖。Plus系列。

完毕。

是的。我有很多电子设备。

而且这些电子设备,很难分得清什么是主力——都得用。

于是,我的数据苦旅就此开始了。

同步!同步!

我至少使用两台电脑——家里一台,公司一台。

后来,变成了家里两台,公司一台。

再后来,变成了家里两台,公司两台。

再再后来,变成了家里三台,公司两台。

要疯了……

这些电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硬盘,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哪个才是最新的?

数据同步,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知道Windows自己就有一个不怎么著名的同步工具——公文包。但是公文包的功能之弱,完全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同步”软件。

于是,我买了一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同步软件——GoodSync。GoodSync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软件,只要U盘足够大,可以将所有的数据都揣进去。

我开始使用的是东芝EX II U盘,从32G换到64G。然后有一天,突然,这个U盘就读不出来了。插进去之后,删除USB设备里能找到,但是磁盘管理器和资源管理器都看不见。

挂了。

这是第一次有U盘在我手上挂掉。U盘的可靠性从此在我心里一落千丈。而且揣着U盘走来走去也不方便,于是,云同步!

百度云那时候还算比较良心,我一直使用的是百度云同步。结果没过多久,百度云开始华丽变身,云同步也不再支持,慢得要死。

在弄明白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道理之后,我决定买国内最优秀的云同步服务之一——坚果云。

坚果云确实非常优秀,我用了两年有余,中间辅以U盘同步作为辅助——有时候网络不好使。

然后中间入了个人主机,不算很顶级,但是对于一个个人使用的东西来说也不错了。唯一的问题——它号称是“Unlimited Web Hosting”,但是实际上完全就是在胡说八道,可用空间为10G。

这个尺寸并不算大,对于图片很多的我来说,并不够用。

我开始考虑,能不能将个人云+个人主机合二为一?

我想起了我很早之前就关注过的东西——NAS。然后我了解到了群晖的Web Station,可以很轻松地架设同步节点、PHP主机和个人云盘。而且最关键的是,数据都放在自己手上,非常安心。

方案的大方向,就这么定下来了。

“够用”?

够用?够用是不够用的,这辈子都不够用的……但是钱又是有限的,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好好平衡一下。

首先——品牌。

毫无疑问,群晖。

群晖的NAS贵,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群晖的NAS好用,这一点也是没有疑问的。

群晖本质上是个软件公司,这一点同样没有疑问。

群晖的核心产品并不是一系列Disk Station,而是DSM操作系统。它融合了我最看重的几个功能:

  1. 自带DDNS。这也是白群晖的一个重大福利,群晖自己的DDNS不限带宽,不像花生壳,上行限制到1M,基本上啥都干不了。
  2. 多种同步方式,除了群晖自己的Cloud Station,还可以安装VerySync。
  3. 离线下载。
  4. Web Station,可以架设PHP网站
  5. 在线Office
  6. ……

总之,它是一个随时都可以召唤到的绝佳伙伴(只要有网)。

下一步,什么型号?

有个孙子买了个相当顶级的DS918+,内置4个硬盘坞,还可以通过硬盘柜外接,总量可以达到9块。

毕竟是有好几个T毛片的社会人……佩服佩服……

我没啥毛片要装(P站不香还是怎么回事),这个NAS主要作用就是三个:

  1. 数据同步
  2. 网站(一个WordPress一个DokuWiki)
  3. 放小孩的照片

至于其他,都算Bonus。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随时可以访问(只要有网)。

很明显,由于需要Host两个网站加上以后我还有可能需要折腾Docker跑一些别的东西,采用ARM架构CPU的j系列和Play系列就玩不通了,得用Intel X86的。我又没有太多的数据,双盘位就够。

就它了,DS218+。

两个盘位,Intel Celeron双核处理器,感觉良好。

数据安全高于一切

很显然,作为经历过不止一次数据灾难的我来说,对于数据安全有着非常痛的领悟。所以,我做好了万全之策。

硬盘

NAS买回来是个轻飘飘的塑料盒子,里面需要安装硬盘才能正常工作。

市面上有所谓的“NAS专用硬盘”,比如希捷酷狼和西部数据红盘,但是经验告诉我,这里收割智商税的概率很高。

我的目光,盯在了另一个和“NAS专用硬盘”工作环境很类似的产品类目上——企业硬盘。

要知道,企业用数据盘,工作环境比家用NAS要恶劣得多——7×24小时的海量数据吞吐、几十块硬盘挤在狭小的1U机架上一起发热、震动,因此企业硬盘比普通的家用硬盘皮实得多,一般都支持全年7×24小时,而且以PMR为主,SMR这种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很少,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还能做到极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企业级硬盘是很好的选择。

问题就是它们和NAS硬盘一样贵——但是和NAS硬盘体质上仍然属于“家用盘”不一样,这已经是另一个次元的东西了,贵一些就贵一些吧。

我估算了一下总数据量,大约不会超过4TB,考虑一定冗余度,我决定存储空间容量应当在6TB。218+是个双盘位NAS,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两块6TB硬盘,然后以SHR组阵列。

我选择的硬盘是来自西部数据的UltraStar。

这个产品线,其实来自天国的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GST原先是日立旗下专门针对企业级高性能与数据中心存储的品牌,但不知为啥起了个“昱科”的名字,重心就是企业级存储设备,UltraStar就是HGST旗下的招牌产品。2012年,HGST被Western Digital收购,到了2018年,UltraStar也挂上了Western Digital的商标(家用产品线是WD的Logo),自此,又一个硬盘商标去了天国,见它的前辈IBM去了(是的,HGST的硬盘业务继承自IBM)。

再说阵列。两块硬盘以上,就可以考虑磁盘阵列了。我的选择是Synology默认的SHR。SHR全称Synology Hybrid RAID,这是群晖开发的一套软RAID,其实有些类似于微软在Windows上内建的Storage Space。SHR可以根据磁盘的数量来确定RAID类型,对于两块硬盘来说,就是RAID1。

折损一半空间,但是数据安全性指数级增加。I like it。本来企业级硬盘就不爱坏,组件好SHR之后,应该更不爱坏了,就算是有一个硬盘挂了,我还可以随时补充一块硬盘就可以重建数据——至于两块硬盘同时挂掉的概率那就真的很低很低很低了。

内存升级

原版的218+内存只有2GB,对于我来说……有些抱歉。

我刚看了一下,现在我的NAS内存占用是1.3GB,如果不是加了内存的话,恐怕真撑不住。

也可以理解,一开机就启动了Apache、PHP、MariaDB三件套,现在正在码字,PHP处理WordPress这种庞然大物也要吃内存,然后VerySync吃内存,几个XX Station吃内存,Docker吃内存,Node.js吃内存。

所以,我很庆幸当时加了内存。

当然,内存绝对不能买群晖“官方原厂”的,那玩意儿4GB就600,简直是抢劫。这东西其实就是一根DDR3-1866 SODIMM,4GB容量,我买了根镁光的,一百多。

艾玛真香,上机一次点亮,完美。

6GB的内存handle那些应用毫无压力,毕竟我自己现在的笔记本内存容量才8GB,而DSM的内存占用比Windows小得多,现在爽歪歪啊。

电力保障

任何一个电子产品最怕的是什么?

突然断电。

这也是家里架设服务器相比公共云最令人担心的地方。一个专业的机房有稳定的电力供应,有成排的UPS,有服务器热备,毕竟是商用级服务器,拥有最专业、最完善的解决方案,在这里隐私或许得不到保障,但是一定

所以我给我的台式机配备了一台UPS。600W,只要我愿意我甚至可以只用UPS打游戏功率都绰绰有余。

但是那一台UPS,不带管理功能。管理功能集成在坐在电脑前面的脑子里。但是作为7×24小时无人值守的设备,就头疼了。

于是,一台UPS就成了很重要的设备——而且一定要带有管理功能。

提起Synology兼容UPS,第一反应——APC BK-650CH。APC Schneider东西好,但是——贵。

不过群晖很厚道。在官网上提供了一个兼容性列表,通过兼容性列表可以查找有哪些补品可以用于群晖的NAS。APC自然在其列,不过我也看到了另一个牌子——CyberPower。去狗洞和深水宝看了一圈,发现比APC便宜很多。

查了一下,CyberPower(硕天电源)是一家位于深圳的专业生产UPS的厂商,比起睾贵的APC by Schneider,CyberPower作为良心国货还是很有性价比的。

反正都是后备式UPS有区别吗有区别吗有区别吗……

我自己

选了CyberPower VALUE600ELCD,可以支持群晖DS218+的管理界面,接好UPS电源,然后将两台机器的USB线连起来就好。

NAS识别UPS后的管理界面

在连上UPS之后,就可以在DSM当中设置在市电出现故障的时候即刻关机,电力恢复时自动开机。

OK。经过一番折腾,DS218+应该能够比较安稳地为我的数据保驾护航了。

双硬盘SHR/RAID1、电源冗余、内存扩容,完美了——NUC表示我哭了。

继续改造

情况呢是这样。

我唯一能摆放NAS的,就是在电视机的旁边,那里有家里唯二的两根有线网络的出口。

这根网线被Intel NUC占据了。

Intel NUC

Intel NUC是啥?一台很小的电脑,我的是i5 CYH,塞了一块1T机械硬盘。

嗯,这特么是我的机顶盒。堪称机顶盒中的核武器。——废话,i5级别的机顶盒,这完全是性能严重过剩了。

NAS强占网线之后,NUC就断网了。这显然是不行的。不过,作为一个标准的全功能Windows PC,让NUC再次连上网,还是不难的。这东西内建了Intel Pro Wireless无线网卡。

但是没有天线。

而且天线……买不到。

但是标准Windows PC有这么一个好处——想要用啥都能找到配件,比如USB无线网卡。有线没了咱还可以走WIFI。买了一个免驱USB无线网卡,到路由器后台重新设定一下静态IP,问题解决——虽然并不是官方的玩法但是Windows PC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用法”,能解决问题就没有问题。

2020-11-30更新:非常臊皮,我的NUC有内置天线,我承认我瞎。


这个问题搞定之后,NUC和NAS都可以继续服役了。

回顾一下NAS的主要用处,放网站和备份照片都有现成的、来自群晖官方的解决方案可以用,甚至连WordPress和DokuWiki都有官方的套件,傻瓜式安装即可,极其简单,但是——数据同步,我并不想使用群晖官方的解决方案了。

我有更好的。

数据同步

群晖有自己的官方同步软件——Synology Cloud Station

Cloud Station的设计思路和Dropbox、坚果云都非常相似,属于中心化同步系统。在这套系统当中,一个服务器居于中心位置,存储着需要同步的数据,其他的都属于客户端,客户端的数据以时间戳为更改凭证更新至服务器。

应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年的云同步系统设计。但是这类系统有一个致命缺陷——一旦服务器挂掉,整套系统就完蛋了。

用可靠性工程的行话来说,这套系统的鲁棒性太差。它的命门就是那个服务器,在Cloud Station这套系统里,就是NAS。

我理想中的系统,是类似于Resilio Sync那样的去中心化同步系统。在这样的系统当中,所有的数据节点都是对等的,除非整个系统当中的所有节点全部关闭或者只剩一个在线,数据流才会停止,同步才会遇到问题。

这样的系统显然是绝妙的。在NAS正常工作的时候,它的表现完全类似于中心化同步系统,但是一旦NAS因为掉电而离线,我完全可以通过别的节点——笔记本电脑乃至手机,将数据维持在最新,然后我要做的只是在下班的时候将我的笔记本带回家,网络一恢复,就可以立即同步数据。

但是话说的好听,Resilio Sync,被墙了……

等等……P2P网络也会被墙?

问题就在于,即便是P2P的网络,你也得知道另一个P在哪儿才能连得上吧?这就需要一个Tracker来负责点和点之间的联络。只要把这个Tracker干掉,P2P网络也就变成了瞎子。

不过还好,我们还是有替代方案——开源、免费的Syncthing——的中国魔改版VerySync(微力同步)。最关键的是,VerySync支持群晖DSM,可以很方便地将NAS变成同步网络当中的一个节点,而且是很重要的节点——谁叫它长时间在线呢。

最后屏障

嗯,对的,我一直在努力地提高这套系统的可靠性。

但是论起可靠,没有什么比手中的U盘可靠。

于是,在建设这套系统的时候,我入手了一块强悍有力的U盘——Chipfancier 512GB固态U盘。

Chipfancier Solid State Flash Drive 512GB

所谓的固态U盘,其实本质上就是采用固态硬盘主控、高规格NAND颗粒的U盘,说白了,就是长得像U盘的固态硬盘。

这块U盘采用的是MLC NAND颗粒,加上慧荣的SSD主控,插在电脑上也确实是识别为硬盘,这样的性能,就不用多说了。

我又在上面搭建了我的老朋友——GoodSync。同步的速度简直起飞。因为这是SSD的主控,4K性能极为变态,对于一大堆非常细碎文件的读写,简直是手到擒来。

这块U盘,将作为我的最后屏障。即便是真的整个VerySync都用不了了,我还能用这种古老而便捷的工具去同步我的数据。而且,我还可以在里面装一些常用的软件,甚至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里面跑整个Windows!(Windows to Go)——当然,我最近是没有这样的计划了。

这个来自小作坊的U盘性能甚至强于U盘界的一哥Sandisk CZ880,这也是个用SSD主控的怪物,但是和Chipfancier的产品相比,它不具备内部独立高速缓存,不带Trim功能,长时间使用后速度会下降,而Chipfancier这个小作坊的产品则可以长时间满血运行。

要说问题——重、烫、丑、贵。没别的了。(不过有一说一,虽说丑但是工艺水准是第一流的)。

OK,上云了。

而且是属于我自己的云。孙悟空当年也应该这么爽吧。

Tags |